子不教父之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要孩子撒了谎,父母都会担忧是不是孩子在外面学坏了,把撒谎的问题归咎于品质变坏的问题,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想必答案是:不尽然!

孩子撒谎往往是源于害怕被骂而采取的合理防御手段,可以这么说与道德品质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只因在年纪的孩子认知当中并没有形成太多道德品质的概念。孩子之所以会撒谎很大程度源于家长在面对孩子过失时表现出来的态度有关。

比如说当我们的孩子成长到一定年龄之后,就会主动地想要参与到日常事务中,比如说帮家长拿个碗筷,想要自己动手做爱吃的食物。

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因为起初没有太多经验,外加肢体协作功能仍处在一个发育的阶段中。因此,在做事时难免就会摔坏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许多家长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往往采取的行为是打骂孩子,把一切罪过简单的归于孩子不听话,可是又不把缘由对孩子说明白,讲清楚。这样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就使得孩子在无形当中形成做错事就会被家长骂的一个概念。

然而,无论是对于成年人也好,小孩子也罢,想必在这世上没有任何人乐于接受挨骂这件事。因此,他们本能的就选择了撒谎来应对已经失控的局面,为了只是不被挨骂而已。

其实这也是很多成年人惯用的手段,并且成年人往往还会想方设法地把失误怪罪到其他人的身上。这样一相比下来,我们就会发现孩子言行背后的动机明显要比成年人的单纯许多。而要想扭转孩子这样的不良行为方法也很简单。

那便是孩子在犯错,或者有失误时,家长不要一上来就劈头盖脸地骂一通,而是应该主动地了解情况,并关切孩子的安危与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来说吧,幼年时的我非常喜爱母亲的一个玻璃碗,在她上班时我便忍不住的拿来玩,可是结果想必很多朋友已经猜到了,那便是一不小心被我摔碎了。

为此我感到非常的伤心害怕,怕母亲像其他小朋友的家长那样骂我。在母亲回到家之前我曾想过好几个理由来欺骗母亲,可谁曾想回到家中的母亲在得知此事后的第一反应居然是问我有没有被碎的玻璃划破手,并且告诉我如果今后遇到同样的情况千万不可以用手去捡玻璃渣子,即便是我打扫不了碎玻璃也没关系,她回来会弄得,只要我没事就好。

另一个例子是我和妹妹要去上大学之前,一向羞于和我们讨论两性问题的母亲很严肃地对我们说道:

“上大学后,遇到喜欢的男孩子是可以谈恋爱的,不过得要保护好自己,要知道底线在哪里?可即便是没有守住底线,不小心让自己怀孕了,也要第一时间告诉我,我毕竟是成年人,知道该怎么办。

你们放心,我不会像其他父母那样骂你们,因为我明白出了事之后你们自己本身就会感到很难受得,根本不需要我来骂你们。我什么都不怕,就怕你们像其他孩子那样不仅要想方设法隐瞒父母,还要独自去不正规的医院做人流,这些都是比较极端、且不理智的做法,很容易会造成更大的伤害与遗憾的。”

母亲这样的处理方式既能让我们感受到被疼爱的感觉,又让我们觉得即便是有了失误,或者说是犯了错也不会被骂(对于犯错而言,可以心平气和的帮助孩子,让他们知道错在哪里?只有这样孩子才有改正的机会。)

因此,我们自然也就找不到和她撒谎的理由了,她这样做之后反而让我们更愿意和她分享,母亲也自然就把很多经验更及时地传授给我们,使我们避免了很多失误的可能性。

今天闺蜜和我聊起她女儿最近喜欢学着做水果三明治,可就是时常把果酱瓶、碟碗摔碎,和她聊起来便回想起幼时我摔坏东西,母亲对我的态度,便写此小短文与各位有孩子的家长朋友进行分享,希望能够对你们教育孩子有所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末让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当发现孩子撒谎的情况时,不要进行道德,而是要反观自己平时的言行是否得当?是否在孩子出现失误时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大骂一通。

在得知孩子摔碎东西的第一时间内,关心孩子是否被划伤。这样做的优势在于让孩子感受到被疼爱的感觉,无形之中就使得他们明白比起一切外在的物质来说:“生命才是最宝贵的,是一切物质都无法比拟的。”

在面对已经造成的失误时,和孩子一起面对,一起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远比责骂孩子要有用得多。

因为只有这样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孩子也能够从失误中总结出经验教训来,也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更好地应对今后生活中将有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