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苏联历史上的多位领导者,赫鲁晓夫绝对是一个不能令人忽视的存在。这位出生于俄罗斯南部小村庄的苏联领导者,其个性好强、独断专横、而且颇为自负、爱显摆。如果要做一个比喻的话,那么口无遮拦的赫鲁晓夫倒与现在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尤为相像。

说起赫鲁晓夫,恐怕不少人都会想起他在联合国上用皮鞋敲桌子的事情。根据赫鲁晓夫的回忆录讲诉:1960年赫鲁晓夫到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当时西班牙的布尔什维克请赫鲁晓夫帮忙,希望赫鲁晓夫令佛朗哥政府在联合国大会上丢脸,以增加自己党派在竞选时的胜算,可是当赫鲁晓夫上台开始指责佛朗哥时,台下的西班牙代表却喋喋不休的吵闹,于是暴脾气的赫鲁晓夫就拿起了皮鞋砸桌子。这件事情的照片流传出来后,爱面子的赫鲁晓夫颇为尴尬,要知道,赫鲁晓夫虽然行举粗鲁,但他却是一个极其爱面子之人,毫不夸张的说,他为了面子就连性命都不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9年,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出席在苏联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国家博览会”开幕式。不过在尼克松到访莫斯科前,美国刚刚通过了“沦陷国家”决议,该决议公开批判苏联虐待其卫星国,这令赫鲁晓夫觉得尼克松此次访问苏联是不怀好意的,所以赫鲁晓夫绝对要给尼克松一个下马威,在他面前一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过当尼克松的飞机刚到莫斯科机场,迎接他的赫鲁晓夫就被眼前的场景震惊了,当时尼克松乘坐的喷气式客机不仅外观优美,而且内部极其豪华,再对比赫鲁晓夫的专用小客机,两者简直是天壤之别,这令赫鲁晓夫心里觉得特别窝囊:怎么能让美国佬在苏联的土地上显摆呢?爱面子的赫鲁晓夫看到这种情况后,回去立刻命令手下的科学家研发一种更大的VIP客机出来。

经过苏联科学家对图—95轰炸机的改造,终于造出了能够搭载200多名乘客,号称世界上最大的客机——图114D客机。这种客机一次加油可以跑上14,000公里,而且磅礴大气,完全满足赫鲁晓夫体现苏联强大实力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赫鲁晓夫是一个爱面子的人,既然知道有这么好的飞机,自然是要乘坐的。不过当时这种改造的客机还存在一些致命瑕疵,一旦处理不好就会机毁人亡,可当时赫鲁晓夫已经早早应了美国的邀请,准备访问美国了,心急难耐的赫鲁晓夫可等不到几个月时间再到美国佬面前炫耀,尽管知道客机存在的隐患,但他依旧决定要乘坐这架豪华客机访美,他心里暗想道:“美国佬,这次让你们看看我们大苏联的工业实力!”。

1959年6月,赫鲁晓夫成功乘坐着这辆巨大的飞机奔赴美国。当这部改造后的飞机在美国机场降落后,迎接他的美国人满脸惊诧,单单是飞机的尾翼离地面就有15米之高,这种巨大的客机降落在美国,瞬间就引爆了当地的新闻,消息传遍了美国各大头条报纸,这令赫鲁晓夫的面子得到了极大满足。不过赫鲁晓夫为了这一次的显摆,他心里还是有些害怕的。在下机之前,他就调集了大量的船舰在飞机航线上等候,以免发生坠机时,自己跳伞得不到拯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这一次的显摆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算是自作自受。而另一次的显摆则是祸害了不少人。在那一次的事故之中,苏联的火箭人才几乎损失了一半,这就是苏联封锁了多年的——R-16导弹爆炸事故。

时间转眼到了1960年,美苏之间的争斗并没有因为互相之间的访问而停止,反而是越发的激烈。在赫鲁晓夫访问期间,美国就成功发射了多枚洲际导弹,美国在赫鲁晓夫访问时间点这么做,其含义不明而喻。回国之后为了应对来自美国的导弹威胁,同时为了取得美苏争霸中争得上风,赫鲁晓夫希望尽快获得一种可以从苏联发射到美国的本土的洲际导弹。

我们都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洲际导弹可不像玩泥巴那么简单,那是需要耗费巨大的时间与精力的,不过赫鲁晓夫可不管这么多,他命令炮兵主帅涅杰林要在他参加15界联合国大会前,苏联火箭部要完成这项工作,而这次会议正是开头所说的,赫鲁晓夫敲皮鞋那一次。

担任第一任战略火箭军总司令的涅杰林自然懂得赫鲁晓夫的用意,为了能够给赫鲁晓夫的联合国之旅助助兴,他加紧了对导弹的研究。1960年9月,第一枚P—16型号洲际导弹已经完成了差不多,这枚导弹如果按照计划成功发射的话,那将是对美国的极大威慑。先前苏联导弹数量虽然不少,但射程始终不过,一旦这个导弹成功,那意味着苏联也具备打击美国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21日凌晨,为了给赫鲁晓夫助助兴,庞大的P1—6导弹已经布置到41号发射坪并且已经检测加注燃料,不过当工作人员进行发射的最后检查时,导弹传来了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在进行与一级发动机氧化剂和燃料管路内的高温隔膜爆毁有关的例行检查时出现了突发的意外情况。

根据苏联导弹发射的安全条例,应当立即取出导弹内的燃料,然后进行安全检查。不过这明显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要是导弹不能按时升空,那恐怕会令赫鲁晓夫颇为不悦。为了不扫领导的雅兴,涅杰林本着带头冲锋的想法,大声呵斥:“你们这帮胆小鬼,要是这颗导弹发射不了,咱们才是真的完了”,说完就一把拉开劝阻的工作人员,直接进行抢修。

涅杰林万万没想到,他竟然一语成谶。瞬间发生的爆炸高温融化了发射台周围的一切,现场的160位苏联导弹专家和工作人员连同他这位大元帅,统统在爆炸后都成为了一缕青烟,唯有际弹道导弹的设计师杨格利因其跑到地下室抽烟,从而躲过一劫。灾难发生之后,苏联人员在清理现场时,只发现了涅杰林融化成团的勋章和保险箱钥匙,而苏联当局为了掩盖这一重大事故,也以空难的名义封锁了涅杰林死亡真相35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次的灾难,完全是为了满足好大喜功的赫鲁晓夫,导致苏联的一半导弹部队精英都在这一次爆炸之中丧生,更莫名的时,之后几年,该基地又在10月24日发生事故,有多名人员伤亡。从此以后的每年10月24日,该基地不会再进行任何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