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清规戒律,搁到现在,确实不太合时宜。你想呀,一家老小,3-5天不吃点热的,谁受得了?所以,传承了几千年的寒食节,现如今,已经悄然与清明节融为一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会使用火,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在远古时代,人类学会了钻木取火,然后,得以吃上了温热的熟食。这是人类文明迈出的一大步。先晓得烧烤,再学会用锅煮食物,无论如何烹饪,火都是必不可少的。寒食,意思是特意吃冷的。这其中,明显有开历史的倒车的意思。所以,严格意义上的寒食,不能持久,只能是偶尔为之。

那么,为什么要寒食呢?据说最早是与更换火种有关。仲春时节,万物更生。所以,古人认为,旧年的火种也应该去陈用新。你也许会说,那就灭了旧的弄个新的不就好了?没有那么简单。火乃圣物,需要有一套祭祀的程序相配合。所以,灭掉旧的火种与点燃新的火种之间,就存在着一个空档期。在这几日,人们就只好寒食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寒食节的传统与介子推有关)

久而久之,保持寒食传统的理由也越来越多。春秋时期的忠臣介子推,为了拒绝晋文公重耳的重用,背着老母亲上山逃避。晋文公的脑子也是一根筋,他竟然想出了一个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就范的损招。不料,介子推誓死不从,竟然与母亲一起烧死了。

这样一来,重耳自然是后悔不迭。他下令,今后每年的这一天,所有百姓不准生火。这就是现今的寒食节的由来。后来,寒食节的传统越演越烈,有的地区竟然延续寒食几个月之久(如山西某些地区就曾如此)。发现矫枉过正的弊端以后,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曹操曾经下令废止寒食:

闻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冬至后百有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介子推。子胥沈江,吴人未有绝水之事,至于推独为寒食,岂不悖乎!且北方冱寒之地,老少羸弱,将有不堪之患。令到,人不得寒食,若犯者,家长半岁刑,主使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

为了纪念介子推,就吃凉的;那么,为了纪念伍子胥投江,难道就不喝水了吗?天气寒冷,一家老小体弱,再搞这些形式主义的东西,岂不是害人?可见,曹操确实英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寒食节与清明节已逐步融为一体)

经过多次的调整,近代以来,人们把寒食节定为清明节的前一天。在这一天,人们往往象征性地吃点凉的点心,比如青团之类,就算是寒食了。现在的情形是,寒食与清明,几乎已经融为一体。大家伙一起祭祀祖先,亲友们互道珍重,顺便踏青郊游一番。至于这个寒食的传统,可以说,只具备一点象征意义了。

如果仔细琢磨一下纪念介子推的内涵,其中,明显蕴含着君君臣臣的封建思想的残余。所以,时代变了,寒食的意义,也不应局限于那么狭窄的层面之上。趁着寒食节的来临,调换调换食物的口味,并且点到为止,这才是今天的人们对于寒食的意义的崭新的理解。

总之,民俗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就算是其名称和仪式依旧,在实际上,其含义也已经大不相同了。寒食节做为唯一的以食物命名的民间节日,同样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