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浮萍,聚散不定。人生总是聚少离多。

在不发达的古代,音信传递的时效性也差,这就无形当中增加了别离的痛苦。诗人词人自觉地将离别作为一种题材写了自己的诗词中。

江淹在《别赋》里叹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达观的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中秋》里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客观而理性地表达了离别的现实存在然后发出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大诗人王维也给自己的朋友写下了“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对元二的关心与不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诗固然写出了境界,但是柳永的送别词却又别有一番新意,让人1000 年来无法模仿超越。这首词就是《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这首词时,柳永同志已经历经了四次科举考试,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对于我们来说,这就是考试帝一枚,励志哥一个,这种屡败屡战的精神真正让人佩服。

带着复杂的心情,不得不离开汴京。恋人来送他,他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一般的慢词。那离别的感觉回旋着,像一只不舍离开的雁,在那空中,在那雨中,在那记忆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是怎样的一个秋天呀。

柳永带着仕途的失意,坐在长亭里。暮秋寒蝉的叫声是让人心碎的,不安的,恋人来送他,刚刚外面下了一场大雨,雨下得很急。在那雨声里,两个人对视着,心酸着,酒杯端起来放下,哪里有心情呢?凝望着,凄楚着。那是那汴京城一年一度的秋天吧!这就是柳永写出的境界。这环境,这事件,这酒盅,这人生,此地一别,江湖难得再见,柳永是打算不再返回汴京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留恋处,兰舟催发。 此句忒惊心。像什么呢?心里一紧。搭箭入弦吗?决堤!

这无奈,这伤情被这一催字写透压实。不得不离开,于是瞬间记忆复苏,一切过往的美好都全部呈现在眼前了。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手相握,心酸抽噎着的是柳永的恋人,她叫虫娘。

这词句的白描,用的是千古一颤。写尽多少离情别苦。

一执一泪一凝噎,心痛了,痛得无法表达,原本是压抑着的,此际,再也无须掩饰。

任泪水流淌。眼前是那辽阔楚天,还有兰舟将逝的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柳永的词长于此道,那对细节的传神打造是让人感动着的。这感动就一直穿越了千年。两个去字写尽了多少不舍,那站在兰舟上的词人的看着送别的长亭在暮色里渐渐朦胧了,不见了。

有形有声有色有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下阕中,写出了想象中别后的情景,美人不在,孤单独处,杨柳岸,空对晓风残月,何等凄怆悲凉。那失落那伤感,还有那思念,便是此情无计消除了。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是啊,更与何人说,虫娘作为一个歌女,无法随行,此身此生何时再见?这复杂的心情谁又能理解呢。这必将成为千年一叹!多少人因为这一句叹息,在柳永的词里再不曾走远。

1000多年过后,因为这首把离别写到极致的词,让人们永远记住了柳永,离别必诵雨霖铃。那慢词如凄婉的风,唱在汴京的秋季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情人相送,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回首处,无限伤感的杨柳岸,看一眼晓风残月。孤独惆怅的心事,更与何人说?

这痴情的、忘情的、失意的柳永,这个“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柳永,已经永远留在了历史的烟云里,我想,因为这样的词,他一定会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至于永远。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2020年4月3日 如此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如此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