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是用来贴到盒子和文件上的。它们可以为那些没有生命的东西分类,却绝不可能准确地描述那些活生生的、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的妈妈、爸爸和孩子们的真实状态。不幸的是,我们中间的绝大多数成年人都会给人贴标签。

我们想都不用想地就会说:“她可真吵!”“他真烦人!”“她非常不负责任!” “你真粗鲁! ”“我也非常敏感!”家长们和家里的亲戚们总是很自然地会为婴幼儿们归类,当孩子睡得安稳、不打扰别人时,就是“好孩子";如果孩子不高兴了,就是“坏孩子”,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家长说“乖点儿”的意思就是要我们“安静一点儿,按我说的去做!不要打扰别人!"

给别人贴标签,就好像他们是一件东西而不是一个鲜活的、生长着和变化着的生命,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习惯,以致在你和别人这么做着的时候没有丝毫的察觉。如果你坐在一个购物广场上听一听人们的对话,或者调到任何一个普通的电视节目,你都会发现,人们是多么经常地把他人的行为总结归类,贴上标签。

给他人贴标签,除了是不适当的并且伤人之外,还会让自我暗示成为现实。

如果你的孩子没按照你要求的方式去做家务,你就一遍一遍地批评他“懒惰”,他就会变得相信自己是个“懒惰”的人,他的行为就会越发地趋于“懒惰”。"干吗要尝试改变呀?别人都这么看我,也许我就是这个样子的呀。”

这样的做法也让孩子慢慢地学会了把权利交到别人(在这个案例里是家长)的手中,允许别人告诉他,他是什么样子的。其结果是,他也将有可能把这样的权利拱手交给他的同伴们以及那些永远在他身边的广告商们。广告业的生意之所以如此兴旺,就是靠着那些把自己的判断力交给别人的人,他们总是在告诉你,你哪里不足,还需要什么产品你就会变得比现在更好。在外面的世界寻找认可和自我定位,无论在什么年纪,都足以损害一个人的自信心和自我肯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