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史可法是作为一个英雄的形象留名青史的。从节气的角度来说,史可法算是英雄,毕竟千古艰难惟一死。史可法确实做到了宁死不屈。但是作为一个高官,处在国家危亡的十字路口,时刻肩负更大使命的高官。史可法在明清易代之际的所作所为其实是不合格甚至是灾难性的。

南明建立到扬州城破前史可法的失误

明朝自迁都北京后,在南京也保留了一套备胎政府班底。当然,因为首都在北京,除了掌握南直隶军权的兵部和财政税收权的户部。南京的官员基本上属于养老和犯了错误被处罚的对象,没有实权。史可法当时是南京兵部尚书,是南京政府班底掌握实权的第一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崇祯上吊,明朝北京政权崩溃之后,南京的政府班子由备胎转正,当时的当务之急是尽快确定皇帝,稳定南明大局。

此时的史可法在选择帝位继承人时犯了第一个错误。在崇祯三个儿子没有消息的情况下,东林党因为私利不愿意立处在继承顺序第一位而且离南京最近的福王朱由崧。作为东林党人的史可法作为政府首脑,优柔寡断,导致江北四镇武人联合凤阳总督马士英提前以武力为后盾支持福王即位。以史可法为首的东林党被迫接受现实。但在政府里不断的延续明末的党争格局。此事也导致马士英等人掌握了弘光政权大权,武人地位上升,造成事实上的军阀割据。史可法被迫自请离开南京,督师扬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可法犯的第二个错误是看不清形式改变,坚持连虏平寇政策。

清军刚入关时力量其实不强,而且主要对付李自成的大顺军。对于南明来说是很好的恢复河南山东等北方失地的机会。可南明当政者以李自成等农民军为主要敌人。幻想清军真的是帮助自己复仇的朋友。怕刺激清军,作为江北军事力量的主要指挥官。史可法没有派一兵一卒前去收复失地。反而派高杰的部队去帮助清军追击李自成。结果那支部队还没到。清军就挥师南下了。

史可法犯的第三个错误是他本身能力不足,然后自暴自弃。

作为督师,史可法控制不了江北四镇,徒耗国家粮饷。清军一来,四镇一枪不发全部投降。然后在清军兵临扬州城下时。作为最高长官的史可法居然心灰意冷,不发任何指示,即使属下要求投降清军也回答:请自便。当天居然把军务交给幕僚处理,自己居然放弃了作为最高统帅的职责,放任事态演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扬州坚城只守了一天就破了,对比几个中下层官员带着一群老百姓坚守江阴81天的成绩。真的可以说作为大明军事方面的主要官员。史可法是不及格的。

对史可法的评价

讽刺的是,对史可法评价最高的是他的对手,百年之后满清的皇帝的乾隆,乾隆认为史可法和刘宗周、黄道周等人“支撑惨剧,力矢孤忠……足堪一代完人”。请注意,这句话可不是赞扬史可法的能力,是赞扬他们为君尽忠的道德。当时的满清统治早已稳定。用几句无关痛痒的话来赞扬前朝能力不足的忠臣,间接提醒自家臣子要注意忠诚,很符合逻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学家顾城先生认为:“史可法一生只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他居官廉洁勤慎,二是在最后关头宁死不屈。至于他的整个政治生涯并不值得过分夸张。明清易代之际激于义而死义者多如牛毛,把史可法捧为巨星,无非是因为他官大;殊不知官高任重,身系社稷安危,史可法在军国重务上决策几乎全部错误,对于弘光朝廷的土崩瓦解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算是极为中肯的评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