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自从有了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工具,日常购物变得十分便利,但总给人留下一种不踏实的感觉,每次付款输个密码或按指纹,钱就相当于一串数字,所以人们通常不会放太多钱在这些平台上,大头都存在银行里,有稳定的利息收入,相对安全又省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不管外部经济环境如何变化,银行还是安然无恙。事实上并非如此,银行也是企业,如果经营不善,也会像企业一样破产倒闭,这在国外是很正常的现象,在国内发生的概率相对较低。不过,随着监管制度日趋完善,国内也允许银行破产了,而我国第一家银行破产发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这家银行就是“海南发展银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南发展银行诞生之际,正处于该省房地产行业蓬勃发展之时,它原本是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股东包括多家大型企业,比如中国北方工业、北京首都机场、中国远洋等等。此外,海南发展银行曾在广州和深圳两地都开设过分行,刚开始运营得很顺利。

不过,当海南90年代的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很多信用社无法回笼资金,出现大量的不良资产,因此陷入十分困难的经营处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地将这些信用社兼并到海南发展银行旗下。但是,由于这些信用社原来给储户承诺的存款利息较高,最多能达到20%,兼并之后,海南发展银行只能保证储户的本金以及合法利息,利率为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储户们知道利息少掉一大半后,自然就不乐意了,于是急着把钱取出来,存到其他存款利率更高的银行。为了避免出现挤兑的现象,海南发展银行规定取款 “限额、限次”,这样更容易加剧储户的恐慌。此外,海南发展银行集中精力应对挤兑现象,无法正常开展其他的业务,贷出去的钱也收不回来,最后只能走向破产清算程序。

那么,如果银行破产倒闭了,储户们存在银行里的钱怎么办?钱还能取出来么?利息还有么?另外客户欠银行的钱是不是可以不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存款保险制度》的相关规定,银行一旦破产了,储户最高赔付金额是50万元。这就意味着,存款少于50万可以一分不少地拿回,超过50万的只能拿回50万元。另外,有3种情况是一分不赔的,它们分别是:储户把存款凭证弄丢了,而银行系统也找不到存款的相关信息;储户购买理财产品造成的亏损;储户购买银行代理的金融产品造成的亏损。

至于客户欠银行的钱,还得一分不少地偿还。银行破产后,将债权债务关系转移到其他代理金融机构,客户只是换了一个债主而已,该还的钱还得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