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豆渣2020年的第1次正经推送

这是豆渣2020年的第1次正经推送

人生最好的三个词:

久别重逢,失而复得,虚惊一场。

希望未来我们能够

遇见浩瀚

两天前,看起了谷川俊太郎的《一个人生活》。为什么看这本书?大概是因为前些日子给安徽校媒写一篇关于春天的推送时,引用了他的一首《春》,一首pyq文案必备的诗(打趣罢了)。

“かわいらしい郊外電車の沿線では,春以外は立入禁止である”让我对他有了很温柔很温柔的印象。

这本书还没来得及看完,里面有一篇文章,题目叫《恋爱是一件小题大做的事》。本是谈爱情,里面一段有关于母亲的论述却让我印象深刻。

母亲在作为人的同时,也意味着自然本身。

但是,逐渐地,长生不灭的自然。母亲更多地作为终将死去的人类挡在我面前。

这使我想到,想起看的一个视频片段中说“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百年孤独》中也有这么一段:

“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帘子。 你和死亡好像隔着什么在看,没有什么感受,你的父母挡在你们中间,等到你的父母过世了,你才会直面这些东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你不知道。亲戚,朋友,邻居,隔代,他们去世对你的压力不是那么直接,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间的一道帘子,把你挡了一下,你最亲密的人会影响你的生死观。”

昨天真真切切感受到,原来坟内坟外原来真不过是一土之隔。

不记得是谁说的这么一句,大意是一个人会死三次。第一次是心脏停止,是生理上的死亡,第二次是在下葬时向社会宣告你的离去,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遗忘了你,这是真正的死去。

这三次的死去每一次你都会消逝一点,直至再也不会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概从我上初三之后,我妈便时不时在饭桌上提起外婆、外公、小舅,“你外公死的时候我才19岁,我记得清清楚楚”,“你出生没几年刚会走路的时候小舅就走了”,“你是你外婆带大的还记不记得?”

就是这样,带着淡淡感慨的念叨让我还能从一星半点的记忆碎片里捡拾起他们的影子。

我从未想过如果有一天父母离去该是什么样子,我是难过悲伤?还是生死释然?我会不会也像我妈这样一旦念叨起便是惆怅满怀?我犹豫不知道,也不敢去设想这个问题的答案。

父母若是我和死亡之间隔着的一道墙,那么我宁愿一生都不去了解,让它成为一道无解题。但我又知道,在生死面前我无法任性。

再也不敢说自己想去/已经看淡生死了,让我幼稚肤浅下去吧。

● 好看够渣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