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二十七岁的时候,尚无子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范仲淹曾关心过仁宗的继承人问题,或许是谈论过立什么皇太弟侄之类的事。这虽出于对宋廷的忠心,却不免有损仁宗的自尊,加上吕夷简的煽风点火,范仲淹被贬为饶州知州,后来又几乎贬死于岭南。

余靖、尹洙、欧阳修等人,因为替范仲淹鸣不平,也纷纷被流放边远僻地。

范仲淹被调往泰州海陵西溪镇作盐仓监官的时候,负责监督淮盐贮运转销。西溪镇濒临黄海之滨,镇上虽可偶见牡丹,但其繁华情景毕竟与京都不同。乍听风啸鹤唳,范仲淹不免略觉惆怅。

仓官属于闲差,他便暂以疏懒饮宴自我解嘲:

“卑牺曾未托椅梧,敢议雄心万里途!蒙叟自当齐黑白,于牟何必怨江湖,一醉一吟疏懒甚,溪人能信解嘲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仲淹帮助过许多著名的学者,如胡瑷、李觏、张载、石介等。他或邀聘他们到自己的管界主持教务,或荐举他们出在朝廷的学官,或指点他们走上治学之路。

从海陵到高邮,从苏州到邠州,范仲淹每到一处,总是首先兴学聘师,关心教育,后来作到宰相的时候,更下令所有的州县一律办学,而经他指教和影响过的很多人,往往都各有所成。

范仲淹由睦州移至苏州,因为治水有功,又被调回京师,做了开封知府。以前和他一起被贬官的孔道辅等人,也被朝廷重新分配了工作。

范仲淹新官上任三把火,在京城大力整顿官僚机构,剔除弊政。仅仅几个月,治安混乱,号称繁剧的开封府就“肃然称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仲淹写成的《条陈十事》,得到了宋仁宗的批准,颁布全国,史称“庆历新政”。新政实施短短几个月间,政治局面已焕然一新:

官僚机构开始精简;以往凭家势做官的子弟,受到重重限制;对昔日单凭资历晋升的官僚,增加了业绩品德等考核,有特殊才干的人员,得到破格提拔;科举中,突出了实用议论文的考核;全国普遍办起了学校。

范仲淹主张改变中央朝廷多元领导和虚职分权的体制,提高行政效率。他派出许多按察使,分赴各地调查不称职的官员。

按察的汇报一到,不称职的官员姓名就从班簿上勾掉。富弼看他一手举簿,一手执笔,俨若无情的阎罗判官,劝他:

“你这大笔一勾,可就有一家人要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仲淹回答说:

“一家人哭,总该比几个州县的人哭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