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珠宝匠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在众多的首饰当中,手镯,对于中国人来说,似乎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在古代,古人以镯定情,结婚时更有“无镯不成婚”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末民国 各式银包风藤手镯

清末民国 各式银包风藤手镯

手镯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是否一开始就是现在的模样呢?

今天,J先生就来给大家聊聊手镯的那些事儿。

镯,不叫镯

“镯”字,最早在商周即已出现。

东汉的《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镯字:“镯,钲也。从金,蜀声。”

也就是说镯即是钲的别称,在当时并不指首饰,而是指一种乐器,形状似钟,以金属制成,古代军队在行军时用以击鼓。

  “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金镯击鼓,以金铙止鼓”---《周礼·地官·司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周虎纹青铜钲

↑↑↑西周虎纹青铜钲

而“镯”字和首饰绑定,更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直到宋元时期,这种腕臂上的饰物,才被称为“手镯”、“镯子”、“镯头”。

  “在日藏小儿手镯一双,妇人金耳环一对。”---南宋洪迈《夷坚志》

那之前人们都怎么称呼这种饰物呢?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 三国·曹植《美女篇》
  “腕摇金钏响,步转玉环鸣。” --- 唐·徐惠《赋得北方有佳人》

如果你是一个历史爱好者,在历史文献中可能会见过跳脱、条脱、腕阑、臂钏、约腕、约臂、手环、臂环、腕钏等名词。

没错,这些名词实际上指的都是同样的物品:手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代 金首饰(七件)

而在出现的最初,人们是怎么称呼这种饰品,已然不可考。

毕竟在六千年前,古代先民用动物的骨头、兽牙、石头、陶器、贝壳等做出骨笄、石璜、陶环、各种珠饰这些装点自身的小玩意时,文字都还没有出现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环,新石器时期,西安半坡遗址出土

新石器时期

动物对美的追求与生俱来,人类也不例外。

即使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在磨制石器、制陶和纺织的同时,也不忘花时间给自己打造一些装饰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石器早期项链

新石器早期项链

考古学家在距今5000-6000年前的良渚文化、红山文化以及半坡遗址等众多遗址中,都曾发现古人用于装饰手腕的石镯等饰物。

这一时期的手镯刚刚出现,但样式已经十分丰富,出现了圆筒形、扁圆形、组合形等多种样式,材质大多取自天然材料,包括石头、木头、陶土、兽骨、贝壳、牙齿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山文化玉镯 牛河梁遗址出土,直径8.4厘米,厚0.8厘米,孔径6.7厘米,截面为钝三角形。

红山文化玉镯 牛河梁遗址出土,直径8.4厘米,厚0.8厘米,孔径6.7厘米,截面为钝三角形。

虽然当时的制作工艺比较简单,但非常精致,不仅手镯的表面被打磨的十分光滑,有少部分的手镯也出现了一些简单的具有装饰性的花纹样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良渚文化手镯实物 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良渚文化手镯实物 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上图就是1987年浙江省杭县安溪乡下溪湾村瑶山墓地中曾出土的手镯,呈白色,外壁有十三道斜向的凸棱,即使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也十分时尚美观。

商周

到了商周时期,手镯的样式虽与新石器时期没有明显的差异,形制上厚重宽大,以扁圆形为主。但材质上开始发生变化,以玉石为主,出现了金属为材质的手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周弦纹玉镯 上面饰有弦纹,两面的弦纹基本对称,距离相等

西周弦纹玉镯 上面饰有弦纹,两面的弦纹基本对称,距离相等

春秋战国

从战国到秦汉时期,手镯的材质仍然延续商周时期的特点,以玉石和金属为主,其中少数民族等地多佩戴金属手镯。

但纹饰相对于之前的样式更加丰富,出现了山字纹、云纹、谷纹、雷纹、锯齿纹、圆圈纹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国 虬龙扭绳纹兽面玉镯

战国 虬龙扭绳纹兽面玉镯

同时,也正是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款影响了后世近2000年的手镯样式:白玉绳纹手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国绞绳纹手镯

战国绞绳纹手镯

这款手镯的样式从新石器晚期出现的涡轮纹的玉环发展而来,与新石器时期的手镯相比,线条更加流畅,重量也大大的减轻。

一直到现在,这种款式的手镯仍然非常流行。宋美龄曾经挚爱的翡翠麻花手镯正是这种款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美龄 翡翠麻花手镯

宋美龄 翡翠麻花手镯

西汉

西汉时期,由于受到西域文化的影响,佩戴臂环之风盛行。

臂环的样式很多,有金、银、玉、琉璃等多种材质,在形制上也有环形闭合式和开豁口两大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代金壁钏金镯 西汉 晋宁石寨山出土 云南博物馆藏

汉代金壁钏金镯 西汉 晋宁石寨山出土 云南博物馆藏

这一时期的手镯,在镯面上开始錾刻纹饰或是镶嵌宝石,有的镯身,还被锤压成花瓣状或锉锯成齿轮状,装饰性成为了这一时期手镯主要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 青玉回文三兽面手镯

汉 青玉回文三兽面手镯

同时,也正是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种叫做“跳脱”的臂环。如弹簧状,盘拢成圈,少则三圈,多则十几圈,两端用金银丝编成环套,用于调节松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晋时期曹操的秘书繁钦写了首《定情诗》,诗中提到的“绕腕双跳脱”说的便是这种饰品。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繁钦《定情诗》节选

今天先讲到这里,下一期,我们将继续给大家讲唐朝以后的手镯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