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有一个帖子让深圳买房群体又火了一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0出头,名下有三套房,却整夜睡不着觉,一个深圳男青年的帖子引起了很多深圳人的共鸣,也让“深圳人买房”这件事更加“歪名”化。

这是什么魔幻的世界,有房了还焦虑不已,去年深圳的房价一枝独秀,抛弃北上广,蹭蹭蹭地往上涨,而且涨幅惊人。

手握多套房的早就笑开了花,没有房的才应该焦虑不已,哭晕在厕所。

只是这世界,从来都是只见有房的人焦虑,不见没房的人哭晕。

所以全民聊房,全面炒房的深圳,让外界产生了一个错觉,深圳至少人手一套房,来了就是拥有深圳房子的人。

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深圳有多少人?

我查了一下最新发布的《2019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深圳新增了41.22万人,居全省之首。

如今深圳已有1343.88万常住人口。而2001年,深圳的常住人口仅仅是468.76万人,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增加了900多万人。

截止到2019年末,仅有22%的人群在深圳买了房。

01

买房量远远低于人口增长量

看完上面的结论,可能有人会觉得我在这吹水?

深圳每年买房的人这么多,怎么可能只有22%新来的深圳人买了房?

别急,我们先来算个帐,把这个题目计算得清清楚楚,你就明白我为什么这么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南方经济智库

深圳截至到2019年末,一共有1343.88万人,而2001年的常住人口是468.76万人。近20年的时间增加了900多万人。

再来看看相对应时间的买房量。

从我了解到的深圳近20年的买房数据来看,从2001年以来,深圳成交新房住宅是99.73万套,二手房住宅是成交了131.52万套。

深圳这近20年一共产生了220多万的“买房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湾区买房

将220多万和900多万这两个数字一放在一起,只有22%的深圳流入人口买了房,连3分之一都不到。

深圳一直有句名言响彻中国大地:来了就是深圳人。当然,还有民间加的后半句:如果你能买房的话。

不过,只有22%的深圳新增人口买了房,这句口号似乎显得有点好笑。

言归正传,所以到底是什么阻止了深圳人买房?

房价高。

这就好像是别人现在问你为什么不吃猪肉?不是因为猪肉不香,而是因为猪肉贵。

那猪肉为什么贵呢?

猪的供应少呗。

买房子也是同样的道理,人多地少房价高。

深圳有多大?

面积1996.58平方公里,相当于1/4个广州,1/3个上海,1/8个北京。

而从人口密度上来看的话,深圳是6500人/平方公里,上海是3800人/平方公里,广州是2000人/平方公里,北京是1313人/平方公里。

这也意味着深圳是中国土地最稀缺的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大咖聊房

面积小所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则是可出让的土地少,特别是住宅用地。

以最近两年出让的土地为例:

2020年,截至到目前为止,深圳一共出让3块住宅用地,均用来建设可售型人才住房。

2019年,深圳一共出让住宅用地14块,规划建筑面积241万平方米,平均按照一套住房90平米计算,大概可以建2.27万套房。

2018年,深圳一共出让了10块居住用地,规划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按照一套90平米计算,大概只能建7100套房。

若忽略今年出让的用来建设人才住房的宅地来说,2018和2019年,这两年深圳的商品房供应预估在2.98万套左右,也就是差不多在3万套。

按照3个人为一个家庭,每年深圳新增新房大概能住进9万人。

而深圳人口的增速是在每年40万人,最终得出的结果依然是只有22%的深圳新流入人口能买到房。

通过这些数字,深圳僧多粥少的局面再一次就被清晰地摆在台面上了。

那大力开发土地,总行了吧?

你还真以为大力能出奇迹吗?

在土地面前,没人能装作是大佬。深圳的土地,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超负荷运转了。

按照国际惯例,一座城市土地开发面积超过30%,就达到警戒线了,而深圳到2016年的时候,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已经接近50%,远远超过30%的警戒线。

另外,同样是在2016年,王石在一场论坛上谈到,深圳剩余开发的土地面积已不足20km,土地资源非常紧缺,每年新增用地面积不足2km。全深圳总面积只有1997km,也就是深圳能开发的土地仅有1%!

供给端解决不了问题,那就得按照市场的规则来解决,用房价来讲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湾区置业

从2015-2016年深圳房价大涨以来,之后的这几年稍微平稳了一些,但仍然围绕着一个字:涨。

2017年大幅上涨;2018年涨幅放缓;2019年稳中上涨。

而这价格的上涨,自然而然地把一些暂时没有能力买得起房的人抛弃了。

优胜劣汰,是这个世界的真理,吗?

02

深圳未来的需求和供给

高房价,随之带来的问题是,人才留不住。

深圳会吗?

先讲一个故事。

2018年,一名华为员工在企业内部分享了自己10年内在深圳购入6套房产的经历。

但是,以目前深圳的房价来讲,新入职的年轻员工,要想在深圳买房,别说10年6套了,6年一套还得问家里拿钱了。

华为员工的工资一直就很高,所以10年前以他们的收入买房很轻松,一年的工资奖金下来,买一套房都不是问题。可是现在不行了,现在的房价多高啊,现在6年买一套房都不容易。

毫无疑问,深圳的房价,劝退了一部分有才的人。

但是深圳的高薪和发展机会也会吸引相当一部分人。2019年,深圳新增加了41.22万人。同时,预计未来几年深圳人口每年会增加40万左右。

而这也意味着深圳房子的供需矛盾会进一步增大。

深圳人才流失和房子供需矛盾的问题十分严峻。而深圳市政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2016年的时候,就设立了人才安居集团,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几年,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深圳的房地产市场也大放异彩,4年来花了92.46亿元买了12宗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房掌柜

以今年为例,深圳人才安居集团成为深圳首场宅地拍卖的大赢家,斥资34.86亿,独揽宝安、龙华、盐田3宗地块。其中,宝安地块更是靠近尖岗山高端住宅区,汇集了中海九号公馆、新世界名镌等老牌豪宅。

未来,深圳会进一步增加人才房、安居房的供给。

去年10月10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了《深圳市落实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用地供应的暂行规定》。

《暂行规定》的附件中提到,到2035年前深圳将筹集建设各类住房达到170万套的任务,实现市场商品住房和三类公共住房,套数比例为4:6的供应结构要求。

也就是说,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总量将达102万套,商品房仅为68万套。

看来,深圳市政府是对房地产市场动了真格。只是这真的有用吗?这缺口能不能补上?还很难说。

我持有怀疑的态度。

这话怎么讲呢?

前两天,有个毕业没两年的小朋友向我吐槽,他去年申请公租房,现在的排位还是在26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这个数字,他已经不抱有任何希望了,可能等到他30岁的时候,还没轮到自己,还不如自己努力赚钱在深圳买房就算了。

可是他说完这话,又叹了一口气,并且再次否定了买房这一个选项。

为啥?

还不是因为上文提到的那个政策,未来深圳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总量将达102万套,商品房仅为68万套。

原本是一件好事的,若是站在买商品房的角度一想,就变成了一件坏事。

商品房的供给减少,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而价格上涨也是可以预见的。

而后续的影响在今年的商品房供应已经体现出来了。

我从中原数据研究中心处了解到,深圳今年潜在供应新盘了解到,只有67个。而深圳有10个区,平均每个区一年才6、7个,差不多两个月才有一个新盘。

另外,中原2018年的时候,预计2019年潜在供应是112个楼盘。这意味着,2020年深圳新盘供应,同比2019年可能缩减40%。

市场的供应减少,政府主导的增加。

未来怎么才能在深圳买到房?

这是一个问题,除非你非常非常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