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是宋代的“闻人”,智商很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犯人过堂的时候,为了不被杖责,就花钱走后门,买通了一个府吏,那个府吏让他受刑的时候大声喊叫。

犯人被带到包拯面前,果然大声喊起冤来。那个受了贿赂的府吏说:

“这个犯人不知好歹,受过杖脊就可以出去了,还大叫大喊什么?”

包拯看了一眼,立刻看出了破绽,把受贿的府吏打了一顿板子。

包拯断案如神,人送外号“包青天”。

包拯做天长县知县的时候,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就到县府衙告状。包拯说:

“(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

不久又有一个人来到县衙,状告别人私自宰杀耕牛,结果包拯说:

“(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

这个盗贼很震惊,也很服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水清(比喻千年等一回)”。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京城里的人因此说:

“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

包拯打破禁止越级上访的规矩,打开府衙大门,让上访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

性子很直的包拯,办起事来六亲不认。

他跟人交往不搞客套,也不喜欢装笑讨好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也断绝往来。他虽然地位高贵,但吃穿用度跟老百姓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曾经说:

“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回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一个小书生曾经让一个国家改了法律。在北宋的公务员考试中,殿试都是皇帝亲自面试。

张元在殿试的时候被刷了下来,后来到了西夏做官。北宋大臣议论纷纷,认为当初如果在面试的时候录取了张元,就不会有这样的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在公元1057年,朝廷颁布新的规定:

只要到了殿试这一关,无论什么人,有没有背景,都算是录取,授予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