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古代皇帝,你第一印象是什么?很多人会觉得他们威风凛凛,有着爱江山也爱美人的风范,也有人认为是骄奢糜烂的生活,又或者是张口便是“来人!拉出去斩了”这种毫不讲理的样子,其实在历史上,明君还是多于昏君,只不过他们都是有错有对,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历史上著名的“姐弟恋”皇帝朱见深,便创作过一幅很有深意的传世名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化帝(剧照)

成化帝朱见深在历史上的名气颇高,主要原因就是娶了大自己17岁的万姑姑为妻,两人的感情故事流传至今,在封建社会中,这种现象不亚于如今人们所说的“老少恋”,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朱见深这个皇帝也是认死理,而他的弊病也是源于这个性格,比如任用奸邪,但总体来说还是一位比较开明的君王,尤其是从他所留下的这幅“圆球”画中便能看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见深画像

作为历史上被废次数最多的太子,朱见深能够在哪儿倒下再从哪儿爬起来,才华在属实比其他皇子要高上不少,琴棋书画外加脾性都很优秀,因此最终还是当上了皇帝,而今天我们要说的这幅画,便是他的传世名画《一团和气图》,这幅画如今保存在北京故事博物馆中,素来有着“最具深意的名画”美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见深《一团和气图》

《一团和气图》,从名字上我们其实就能大概看懂画作的主要目的,这幅画本身的目的就是以和谐团聚为思想来创作,但是我们猛地一看这幅画,就是一个圆球而已,再仔细看也像是一个抽象的弥勒佛,很难看出其中有什么“和气”,那这个圆球为何能称之为传世名画呢?其实仔细看这幅画,并没有这么简单,不然也不会被称之为“最有深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团和气图》放大5倍

在许多专家讲解这幅画时,很喜欢把画作放大来数数有多少人,而我们来把画作放大5倍,其实可以明显地看出,画中并非是一个弥勒佛那么简单,在画的右边,画着一个戴方巾的儒士,而在画作的右左边,则是画着一个戴着道冠的老者,三人促膝相拥,而手中则各执自己派别的象征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团和气图》放大5倍

在古代,儒家、道家与佛家各执一排,不会相互打扰,那当时作为皇帝的朱见深,创作这幅画的目的是什么呢?其中的深意又是什么呢?其实这幅画与这三派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只是借用了“虎溪三笑”的典故,寓意着道、儒与佛三教有着融合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人改编《一团和气图》

而朱见深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朝廷操碎了心,他创作这幅画的目的,是纯粹的想要朝廷团结一致,不要各自为政明争暗斗,其实这也体现在了当时东厂与西厂的矛盾之中,当时朱见深以打探宫外之事,一个东厂不够用为由,建立西厂,也导致了两厂相互斗争的状态,而朱见深只能在其中为难,由此创作这幅画,也表明了朱见深期待团结的深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见深画作

同时这幅《一团和气图》,能够成为传世名画,并非只是深意上的过人之处,还有着绘画结构上的超然脱俗,他以一个圆球为结构来创作,圆在古代有着“天圆地方”的说法,也是一种无懈可击的饱满形状,因此这幅画的另外一个深意便是说,如果大家能够团结一致,那么一定会更加强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人改编《一团和气图》

这也是为什么画个“圆球”就能成为传世名画的主要原因,不仅仅在视觉上有着艺术高度,在深度上同样寓意深厚,同时作为一幅古代漫画类型的画作,朱见深没有以讽刺等主题出发,反而是以美好和谐的主题创作,也是实属罕见,诙谐的画作却有着如此高的深意,不得不说朱见深也是为了朝廷操碎了心,而过度操劳的他,在41岁时便驾鹤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