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要求给线下学校按下暂停键,给在线教育按下快进键。“不互联无教育”是眼下的真实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线上互联是否能带来充分互动,让知识真正超越屏幕和时空所限?在线教学之初,频频发生的网课“翻车”现象在成为全网热议的娱乐性话题外,更应带来反思——一张屏幕背后,教师、学生乃至家庭和学校,是否能够以及如何能够调整适应全新的教学场景和模式?

在教育理念中,互动教学是考察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热情。

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课题组于2020年3月8——12日调查了全国2377名中小学教师使用在线教育产品授课的互动形式、互动效果以及使用评价等情况。据悉,调查时间为2020年3月8-12日,这一时间段对于全国大部分中小学校而言已经进入新学期近三、四教学周,教师对于新的在线教学技术和功能有了认知和熟悉的使用过程。

那么在网络空间,互动教学如何完成?它又会出现哪些新的形式和问题?它的效果如何?他们的调查结果是什么呢?一起来看吧。

1、关于在线互动教学的五大发现

先说调查结果,此次在线调查有以下5大主要发现,分别是:

1.对当前在线教育存在的问题,所调查老师们反映最多的问题是互动不够充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在互动方式上,使用最多的是语音和视频连麦,分别有58.1%、53.8%的所调查老师有使用。其他的互动方式特点是:在线测试互动使用最多的是劳动技术课,发送弹幕最多的是生物学科课,发红包最多次数的政治课。发弹幕、发红包次数最多的是5-10年教龄的老师,在线测试互动方法使用最多的是教龄20年以上的老师。

3.在总体互动指数上,高中老师互动指数最高,信息技术学科的互动指数最高。重点/示范学校教师的互动指数明显高于一般学校,直辖市区教师的互动指数明显高于镇、村。教龄为5-10年的教师互动指数最高。

4本研究将在线教育产品划分为七种类型,在教师中的使用覆盖率前三名分别是社交工具型、综合辅导型、公共资源型。此外,比较不同学段、学科、学校类型的教师使用产品类型丰富度,最高的分别是:小学教师、思想品德学科教师、重点/示范学校教师。

5.进一步考察教学的互动效果评价发现,互动形式越丰富,老师的评价效果越好。七大类在线教育产品中,只有综合辅导类产品的使用对互动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是由于中小学教师会使用这些综合辅导型产品的课程来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也会向学生推荐分享这些产品中的教学内容,教师对这些产品的使用可优化自己教学中的互动行为,实现更好的互动效果。

2、网络互动教学最主要通过点名、提问语音连麦

在线互动的七种方式为:

提问语音连麦,即教师提问,让学生使用麦克实时作答;

提问视频连线,即教师提问,让学生开视频实时作答;

在线测试,即教师在线发送测试题目,全体学生在线作答;

社交媒体交流,即师生使用微信、QQ等社交媒体对课程内容展开交流,比如学生发送疑难,教师回复;

小组讨论,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教师与各小组之间展开交流,实现多向型互动;

发送弹幕(发言、留言),包括学生在直播平台对课程内容进行留言和回复;

发红包,即教师使用在线教育产品中的红包功能对学生进行激励。

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能还有其他互动方法,这里列举的七种为网络互动中的常见形式。

七项主要的互动方式的使用占比情况为,最多的互动方式是提问语音连麦,占比58.1%,其次分别是提问视频连线53.8%、在线测试47.7%、社交媒体交流38.6%、小组讨论33.2%、发送弹幕25.4%和发红包6.9%。

在研究中,上述七项互动方式各计为1分,加总计算后作为“互动指数”。互动指数的含义是指使用互动方式的类型多少。

从研究结果来看,高中阶段的互动指数最高,小初高三个阶段的互动指数依次是2.45、2.73、2.83,说明师生互动形式最丰富。总体来说,高年段学生的互动高于低年段。

各学段具体在使用七项互动方法的百分比如下图,除了最常见的三种互动方式(语音连麦、视频连线、在线测试)以外,高中教师还喜欢通过发弹幕、社交媒体交流等方式互动。

各学段老师使用七项互动方法百分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学科进行分析,信息技术课的互动指数最高,即互动形式最丰富,数据从侧面证明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对互动技术运用地最好,也表明了在线教育互动度与教师信息素养的直接关系。学科依次排名为:信息技术、政治、化学、劳动技术、生物、地理、物理、体育、思想品德、语文、外语、科学、数学、历史和其他。发送弹幕最多次数的是生物课,发红包和在线交流最多次数的都是政治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学校类别分析,重点/示范学校教师的互动形式明显高于一般学校。

从教龄分析,教龄为5-10年的教师互动指数最高,最低的是教龄1年以内的新教师。其中,教龄在1-5年与5-10年差异非常显著,5-10年与所有阶段教龄的差异都非常显著。5-10年教龄的老师使用最多的互动方式是发弹幕和发红包。在线测试互动方法使用最多的是20年以上教龄的老师。

3、关于在线互动,研究有以下建议!

首先,互动不充分是教师对线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反应最多的一项,可见当前在线教育需要进一步完善互动体验,丰富互动功能。

其次,具体到互动方式上,教师使用最多的是语音和视频连麦,分别占比58.1%和53.8%,其他互动方式使用率均不足50%,网络互动中常见的弹幕(发言、留言)、红包等方式应用不多。

进一步分析,互动方法除了语音和视频连麦以外,在线测试互动使用最多的是劳动技术课,发送弹幕最多次数的是生物课,发红包和在线交流最多次数的都是政治课,发弹幕、发红包次数最多的是5-10年教龄的老师,在线测试互动方法使用最多的是教龄20年以上的老师。建议教师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一步丰富在线教学的表现形式和互动方式。

再次,在互动指数上,学段、学科、学校位置、学校类别以及教师教龄等指标均有不同表现。对于区域性的互动差异,在线教育如何利用自身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进行弥补,进而缩小城乡差距,是当前学校与在线教育行业可以进一步合作的领域。

在产品使用与互动关系分析中发现,七类在线教育产品中有六类产品都对互动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学科内容型、综合辅导型、社交工具型、通讯工具型、公共资源型和教学工具型。

根据调研得知,中小学教师也会使用综合辅导型、学科内容型产品中的课程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比如学习、借鉴产品中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也会向学生推荐分享这些产品中的教学内容,比如重点知识的讲解片段、创新的解题思路等,教师对这些产品的使用可优化自己教学中的互动行为,实现更好的互动效果。

研究发现,互动形式越丰富,效果越好。因此,建议教师能够结合网络教学的特点,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情,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在线教育产品,进一步丰富、创新和优化教学互动方式,例如“转盘点名”、“有奖互动”、“问题接力”(学生提问学生回答,老师点评)等,增进互动效果和教学效果。

文章来源 | 整理自光明日报《重磅发布!新冠疫情期间中小学在线教育互动研究报告全文来了》,研究课题组成员:张洪忠 张志祯 何康 徐雪迎 苏世兰 王競一 石中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