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的热搜很热闹,先是几家餐饮公司轮番上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涨价、道歉,让广大消费者的心跟着七上八下:这边刚刚义愤填膺地骂人家涨价,那边就开始为人家恢复价钱欢呼。

然后是这两天在各个媒体平台刷屏的魏毓明性侵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曝光后经过一轮发酵,烟台警方连夜成立工作组,在凌晨12:33分发出公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热搜见证了事件的起因经过,不知道是否会有日后的结果。

我们疑惑了:新闻上热搜当然很正常,但这两起事件怎么看都像是被热搜推着在走。

这不是正常情况下的新闻上热搜,反而是一条热搜倒逼了后续事件的发生。

何以至此?

一、如果舆论声音微不足道

一、如果舆论声音微不足道

可以想象,很多事件如果不是被新闻曝光引起了轩然大波,可能就像生活中平常的小事一样,过去就过去了。

比如海底捞和西贝的涨价,如果不是因为上了微博热搜引发了网友一面倒的声讨,我们未必能等到它们的价钱回归和公开道歉。

对于涨价,海底捞一开始的解释:受疫情影响,海底捞的门店在复业后的餐桌数量、客流量等方面有所限制,一是员工无法满员工作,就餐客流也不稳定;二是成本问题,各地门店位置不同、消费水平不同,所以涨幅也不一样。

那么既然是疫情影响,疫情过后价钱会回调吗?

我们不得而知,但合理推测:不会。因为价钱上涨容易,想降回去,太难。

就像猪肉价格上涨后带动的一系列食品价格上调,哪怕肉价有所降低,升上去的价格也下不来了。

再说此次鲍毓明的事件,在南风窗看完事件始末后,你会惊叹于警方的办案效率,同时为数次立案又撤案感到迷惑。

有位利益相关的警察说了句话:“我不能再管你这件事了,再管我就没工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取自南风窗

想一想,何其可怕。

如果不是现在媒体力量强大,如果不是因为被推上热搜,事件是否会深入调查我们可以想见。

先不说目前披露的细节是否属实,但小女孩数次报案无果,上热搜后烟台警方便迅速成立工作组这一情况,就足够引人深思。


什么时候起,微博热搜成了人民群众维权的地方了?消费者维权需要靠微博热搜才能等来商家的处理和道歉,报案找警方效率还不如媒体一篇报道。

舆论的力量固然强大且重要,但是当很多事情都必须依靠舆论去推动、去解决的时候,我们真的能切实感受到人民当家做主的喜悦吗?


或许更多的,是对有关企业或者部门的寒心,对于社会正义的怀疑。

二、当热度过后

新闻无时不有、热搜刻刻刷新,当热度过后,如果没有相关的新闻刺激,我们是否还会关注到很久以前发生的事情现在结果如何了?

互联网的确是有记忆的,我们可以顺着网络扒到很久以前的新闻事件,但我们高估了自己的记忆力或者说对于某些事件的上心程度。


利益不相关的时候,我们都很乐于当一个旁观者,开心时跟着一起high,愤怒时跟着声讨两句。
这并不是麻木,而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所以当很多事件冲上热搜似乎眼看就要真相大白于天下之时,我们热血激昂群情激愤;但是过后究竟结果如何、正义是否到来,我们鲜少去主动关注。

而很多时候,这些在某几天内占据各大平台头版头条的热点事件,其结果并没有像网友们预料一般。

类似的事件很多:

  • 中央美术学院姚舜熙性侵学生,停职一年后却成了系主任和教授,再次对学生实施性骚扰被曝后,网传他被取消了硕博招生资格,并停止了手头项目,然而始终没有结果公示,记者向学校求证则被告知“只负责办案,不对外宣传”

  • 上海财经大学美籍教授米罗,多次性骚扰学生和同事,被曝后,上财声明已成立工作组进行调查,然后米罗却依然没被解聘,反而在合同到期后,全职加入了上海政法学院

  • 南昌大学副院长被曝长期性侵、猥亵女学生,北航教授陈小武被曝性骚扰多名女学生。然而在停职过后,他们又受到了什么处罚呢?是复职?还是换个地方继续当光鲜亮丽的大学教授?

并不是引发舆论关注后事件就可以迎刃而解,其实我们大众能做的,微乎其微。舆论的力量,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强大。

毕竟曝光和声讨,所能起到的作用无非是督促或者攻击。真正的正义,依然要靠有关部门去捍卫和维护。


但我们依然要感谢现如今越来越便捷的发声窗口,使得很多事件能够引起足够的关注度。

哪怕并没有因此而带来正义,起码,可以警醒世人。


三、热搜榜成了维权地好吗?


单从事件本身来说,是好的,因为这说明舆论监督的力量越来越容易发挥了,舆情对于事件处理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了。
但我们稍稍想一想其背后的原因,如果不是因为常规途径走不通或者走起来太艰难,维权者又何须借助于媒体曝光和舆论力量呢?

比如前几日在网上传播的高某某事件,一名微博昵称为@Muhelos的女生在微博发声求援,图文被删除,她又发了自己录制的视频,第二日,广州公安迅速响应,逮捕了犯罪嫌疑人高某,高某也随即被公司解聘。

她在视频中说到,选择在微博曝光,是因为不相信学校,也不相信法律会有多好的处理结果。

当热搜榜成了人们维护自身权益的阵地,成了一些企业或者部门处理事件的必要条件,企业的信誉和政府的公信力,会慢慢被消磨。


人们所怀有的信任和安全感会逐渐被抽离。

长此以往,人们日后想要维权时,第一个想到的,不会是直接相关的办事部门,而是先自己发条微博或者找个大V曝光,甚至还要雇水军炒热度。

最后也许还未必能真正解决问题。
那样的情况不是我们愿意见到的。

不管舆论力量作用如何,我们更应该关注的,还是当局者,是有关部门的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如何,是正义有没有得到伸张、法律有没有得到落实、犯罪者有没有得到制裁。

我只希望,不论是企业面对消费者,还是政府面对群众,处理事情时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注度,能够具备更强烈一些的服务意识。

对于民众的合理诉求,就该做到有求必应。而不是等到上了新闻头条,才想着动一动、搞一搞。


我更希望,社会能够少一些黑暗面,少一些见不得光的肮脏交易,少一些冲击人们价值观的恶行劣迹。正义能够得到伸张,受害者能够得到保护。

犯罪者逍遥法外,谈什么朗朗乾坤?

而作为普罗大众的我们,能够做的,除了用手中的键盘去发表意见,还有保持对社会的信心——相信政府,相信正义。


我们等待鲍毓明事件真相大白的那一天,也期待所有人走正常途径就能解决问题,期待企业的信誉和政府的公信力能够巍然于人民群众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