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隋朝建立以前,中国经历数百年的动荡,百姓饱尝了战乱之苦,期间,虽然也出现一些雄才大略的君主,但仍无法结束这战乱不断的时代,直到杨坚的出现, 这一动荡的局面才得以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柱国大将军、大司马的杨坚接受周静帝的禅位,建立隋朝,史称“隋文帝”。在隋朝建立之初,隋朝尚没有统一全国,南方的陈朝和位于江陵一隅之地的西梁。

开皇七年(590年),杨坚废西梁后主萧琮,西梁亡。第二年,杨坚派杨广出六合、杨俊出襄阳、杨素出永安,共五十一万大军,三路伐陈。开皇九年,隋军攻入陈朝的都城“建康”,活抓陈朝皇帝陈叔宝,陈朝灭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此,隋朝只剩岭南地区尚未平定。开皇十年(590年)八月,隋派使臣韦洸等人安抚岭南,冼夫人率众迎接隋使,岭南诸州悉为隋地。至此,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战乱状态,实现了中国又一次的统一。

统一全国之后,隋文帝杨坚开始励精图治,整顿政治,发展经济,开创了开皇盛世。当时的隋朝,政治安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光是隋朝粮仓中的粮食,就够全国人民食用五六十年。

隋朝多数时候比盛唐更强,这点毋庸置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隋朝对历史的功绩可谓繁多,有妇孺皆知的京杭大运河、赵州桥等,其首创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沿用千年,开皇律也是奠定后世历朝历代律法基础。

咱们来算算,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篡夺北周帝位,建立了隋朝。589年,隋朝出兵平陈,统一了中国。617年,隋朝被李渊建立的唐朝取代。前后三十七年,如果从统一全国算起,则不过二十九年。

怎么看,隋朝都会是个长久的朝代。

但是这样强大的隋朝,却只传了两代,就在杨广的手中走向了灭亡,这是为啥?只因杨广干了这两件蠢事。

蠢事一:同时下令建东都、开凿大运河、造龙舟

大业元年(605年),杨广为建东都,迁都洛阳,同时还下令开凿以都城洛阳为中心,分为三大段,南抵余杭(杭州),北达涿郡(北京),全长2700公里的大运河。这两个工程浩大,但是建东都一项,每个月征调的民夫就高达二百万,更不用说,那全长2700公里的大运河了。因此,在杨广统治时期,隋朝百姓苦不堪言。

蠢事二:三征高丽

在完成营建东都、开凿大运河,这两项大工程后,隋朝的国力就已经消耗了许多,而且百姓的日子也过得苦不堪言。但隋炀帝杨广却丝毫没有反省,反而开始三征高句丽。这三次大规模的战争,不仅没有取得丝毫的战果,反而消掉了隋朝最后的一点国力。

在杨广的折腾下,隋朝的百姓早已苦不堪言,所以为了逃避无休止的劳役,有些人自己砍断自己的手和脚,更激烈的人,则揭竿起义。所以,在杨广死后,隋朝走向灭亡情理之中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隋炀帝大兴土木和对高丽的战争,将一个澎湃的帝国生生拖入死亡的泥沼。

换句话说,隋朝就是被杨广的政绩工程给拖垮的。

各地叛乱风起云涌,大大小小有上百只起义军投身于帝国利益重新分配的格局中。而这些起义军有一个共同的行动纲领,那就是以反对繁重徭役和兵役为号召。中国历史几千年来,并无新事可言。新体制的萌芽往往是建立在反对繁重徭役的基础上,当新体制变为旧体制,繁重的徭役又会成为压弯旧体制的最后一根稻草。

李密的瓦岗军在讨杨广的战斗檄文中,开列了杨广不死无以谢天下的诸多罪状,其中有“广立池台,多营宫观,金铺玉户,青琐丹墀”。为了满足自己奢靡的生活,杨广倾全国之力,耗天下之财。由此可见,在反隋的队伍里,为了逃避征役而投身反政府行列的,主要是那些挣扎于社会最底层的民众。《隋书》中记载:“彼山东之群盗,多出厮役之中,无尺土之资,十家之产,岂有陈涉亡秦之志,张角乱汉之谋哉!皆苦于上欲无厌,下不堪命,饥寒交切,救死萑蒲。”其实隋王朝的国库并不空虚,穷得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无法维系的还是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