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高校教师第二类:公立医院医生第三类: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很多在体制内工作的人,一提到改革就有点紧张,生怕改革会切了自己的蛋糕。当发现改革与自己关系不大的时候,就一副高枕无忧的样子。现在事业编改革正在稳步推进中,一个总的方向就是取消一部分编制改为聘任制。这样的改革也将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倒逼部分事业单位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甚至个人效益的最大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信有人可能好奇个人效益怎么实现最大化呢?很多人对事业编改革的关注点都在编制问题上,而忽略了改革后对个人经济利益的影响,这是得不偿失的。因为只要你足够优秀,一个聘用合同备案制就足以保证你不会随意被开除下岗。而且因为没有编制的束缚,人才流动的可能性增大,兼职慢慢地成为可能,对于个人来说也不是坏事。下面,我就跟大家一起讨论一下,事业编改革后哪几类事业编最有可能从“铁饭碗”变成“金饭碗”,工资不降反升的几类人群,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有所启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校教师目前仅仅是指大学教师,中小学教师暂时不在改革范围内,这也是事业编改革的一个重要群体。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个前提,高校教师事业编取消改为合同聘任制,并不意味着改变了高校的事业单位属性。高校还是事业单位,但是高校教师则没了事业编制。

高校教师事业编取消后,将采用固定年份的合同制,一般每几年签一次,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是,无论是事业编还是合同制,高校教师在本校的工资待遇至少不会降低。相反,由于编制取消所产生的人才流动加快,一些高校为了留住一部分比较优秀的高校教师,增加工资待遇的可能性也会增大。“待遇留人”将真的不再是一句空话,反而会成为各大高校“抢人大战”的惯用手段。由于没有了编制的条条框框,一些有能力的教师可以冲破以前编制的束缚,在工作多样性上会有很大的提高,兼职收益也会有多样化。一些有能力的高校教师将更大限度与社会接轨,其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也将大大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中央已经明确指出:“教师的工资将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那么优秀的高校教师还愁工资吗?还愁编制吗?

根据2015年末的一个统计数据来看,全国卫生人员总数已经达到1069.4万人,现在可能更多。这样一个大群体,会有很多人受到事业编改革的影响。

公立医院医生为什么会列入事业编改革的第二大群体?一是医院虽然是公益性单位,但是却是有收入来源的。相比其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而言,医院通过自收自支基本存活的几率较高。二是目前医疗资源的不均衡,一些比较优质的医疗资源集中在了中大城市和中西部城市,人才流动的编制壁垒太多,事业编改革也是考虑了这方面因素。三是编制时代的医院就必须“逢进必考”,但是每年有这么多从医的大学生却因考试等各种因素,导致不能进入医院工作,出现了部分的“人才流失”,造成人才浪费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生和高校教师都属于国家人才,理应让这些人才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编制的取消,医生就跟高校教师一样,成为公立医院间、私立医院间、公私医院间争夺的人才。一些优秀的医生人才流动性会更强,一些能力较弱的医生则流动性较差,甚至会被淘汰。所以事业编改革对医生来说,没有必要担心,特别是医术高超、年轻有为的专家,真的不用犯愁编制,你犯愁的是你应该在哪里工作好?

这一类事业单位比较特殊,他们通常挂靠在一些行政单位底下,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没有财政支持,也可以存活。比如招待所、计量所、公证处、房产交易所、特检院、设计院、质检所、吕剧团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部分事业单位取消编制后,也将采用合同聘任制的方式进行管理。改革基本不会降低原先的工资待遇,等到完全改企后,单位的工作将正式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这部分人员的工资待遇将与单位的效益、个人的工作量挂钩。

所以,只要你多劳多得,工资待遇不会降低,反而会提升!相反,你如果还沉浸在编制的美梦中,整天混日子,那么你的工资待遇可能就受到影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