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联合商报 记者 周 磊 实习记者 张晓彤 北京报道 国家统计局4月10日公布3月CPI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3%,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8.3%,畜肉类价格同比上涨78.0%,影响CPI上涨约3.44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同比116.4%,影响CPI上涨约2.79个百分点。

CPI环比由涨转降

同比涨幅回落

3月份,复工复产逐步加快,交通物流逐渐恢复,保供稳价措施持续加力。从环比看,CPI由上月上涨0.8%转为下降1.2%。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4.3%转为下降3.8%,影响CPI下降约0.90个百分点,是带动CPI由涨转降的主要因素。食品中,粮油供应稳定,粮食价格持平,食用油价格下降0.1%;春季时令菜上市量增加,物流运输成本下降,鲜菜价格下降12.2%;随着生猪调运逐步畅通、屠宰企业复工复产、各地陆续加大储备肉投放力度,猪肉价格下降6.9%;由于市场供应充足,鸡蛋、水产品和鲜果价格分别下降5.1%、3.5%和0.2%。非食品价格下降0.4%,降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32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下降9.7%、10.5%和4.3%;疫情期间出行大幅减少,飞机票价格下降28.5%。

从同比看,CPI上涨4.3%,涨幅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8.3%,涨幅回落3.6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3.70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上涨116.4%,涨幅回落18.8个百分点;牛肉、羊肉、鸡肉和鸭肉价格涨幅在10.7%-21.7%之间;鲜菜价格由上月上涨转为下降0.1%;鲜果价格下降6.1%,降幅扩大0.5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0.7%,涨幅回落0.2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57个百分点。非食品中,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价格分别上涨2.5%和2.2%,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3.8%。分城乡看,农村CPI涨幅高于城市,主要原因是农村居民在消费支出中,价格涨幅较高的食品比重相对较大。3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据测算,在4.3%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3.3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0个百分点。1-3月平均,CPI比去年同期上涨4.9%。

PPI环比

同比降幅均有所扩大

从环比看,PPI下降1.0%,降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2%,降幅扩大0.5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由平转降,下降0.2%。从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看,价格上涨的有10个,下降的28个,持平的2个。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行等因素影响,原油、钢材和有色金属等行业产品价格降幅有所扩大。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17.0%,扩大6.0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7.8%,扩大3.4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3.5%,扩大2.0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1.9%,扩大0.5个百分点。上述四个行业合计影响PPI下降约0.67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价格由涨转降,下降0.5%。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由平转涨,上涨0.3%。

从同比看,PPI下降1.5%,降幅比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4%,降幅扩大1.4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2%,涨幅回落0.2个百分点。主要行业中,价格降幅扩大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21.7%,扩大21.3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10.6%,扩大9.8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5.3%,扩大1.0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3.9%,扩大3.0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下降3.6%,降幅收窄0.4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由涨转降,下降3.5%。据测算,在3月份1.5%的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新涨价影响约为-1.5个百分点。1-3月平均,PPI比去年同期下降0.6%。

猪肉批发价持续回落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社会秩序恢复正常运转,3月食品端通胀压力有所缓解,其中,猪肉批发价在3月份期间持续下跌,自2月底的48.92元/公斤,一路跌至3月底的46.6元/公斤,累计下跌4.7%。

另外,3月随着复工复产推进,蔬菜供给明显恢复,鲜菜价格环比下降12.2%,影响CPI下降约0.39个百分点。

中金公司指出,猪肉生产形势明显好转,能繁母猪存栏连续5个月回升,2月份全国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新生仔猪数也首次正增长,带动猪肉价格转升为跌。

非食品端,受原油价格回落影响,同比上涨0.7%,环比下降0.4%,消费品价格环比降幅明显,3月环比降幅达1.7%,同比仍上涨6.2%。

华泰证券分析指出,非食品端的通缩压力更为显著。一方面是低油价带来的成本压缩空间,尤其交通工具用燃料分项将显著降价。另一方面是疫情导致的需求低迷。随着生产恢复,企业库存压力进一步加大,消费品价格承压,而线下服务类消费仍处在相对冻结状态。

下半年CPI或重回“1时代”

疫情全球蔓延对需求侧的冲击更为显著,助推CPI下行,逆周期对冲政策着力点主要在工业品,对消费需求传导仍有时滞。

华泰证券预计,今年CPI呈“滑梯式”回落走势,全年中枢在3.6%左右,四个季度中枢依次为5.1%、4.2%、3.4%、1.7%。

华泰证券指出,上半年食品端尚面临猪价高位的约束,而非食品端油价的下拉作用明显。由于生猪产能自去年10月以来持续恢复,叠加基数因素,今年下半年食品端可能在猪价拖累下较快走低。非食品端可能因居民收入放缓而持续承压,CPI下行节奏或进一步加快。今年CPI的主要上行风险是虫害引发主粮减产。

天风证券此前也表示,疫情终归是一次性冲击,并不会改变CPI大的趋势。预计2020年CPI整体继续下行,上半年基本维持在4.0%以上的高位,下半年快速回落。

“3月底以后基本都已复工,二季度又有清明节等假期促进消费。”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表示,不过随着保供稳价等政策措施的实施,预计第二季度CPI涨幅会在4%以下。

对于此前拉动CPI上涨的重要推手—猪肉价格,国开证券分析师杜征征分析,未来猪肉价格即使还有环比上涨空间,但同比走势或以平稳回落为主,对CPI的拉动作用边际弱化。

“结构性通胀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在短期疫情以及中期猪肉供需缺口冲击过去后,CPI回落会较为明确,预计三季度增速在3%以上,四季度或加速回落至2%以内。”杜征征表示。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彭绍宗3月19日亦指出,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生猪产能稳步恢复的情况下,猪肉价格会随之回落,而我国工农业产品供应比较充足,服务业发展迅速,物价保持平稳运行的基础牢固,预计今年CPI会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全年物价运行总体将保持在合理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