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 / 极客君

民以食为天。

自复工以来,报复性的消费正在进行,在资本市场,海天味业的市值已经达到了3444亿,小而美的行业也能产生巨头,谁说打酱油不靠谱?

近年来,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等美食节目的热播,不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甚至有很多的外国人都被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所感动和震撼。

中国人爱吃也会吃,强调“色、香、味”俱全,追求“五味调和”的境界,除了酱油,五味之一的酸味来源于醋。

醋和酱油一样是一种古老的酿造调味品,据现有文字记载,以曲作为发酵剂来发酵酿制食醋的所谓东方醋起源于中国,悠久的酿造历史让中国醋有足够多的时间去不断地创新和改良,醋的品种丰富,醋的品质也特别高。

醋作为调料行业常青树,在江苏镇江,诞生了一家A股唯一上市的醋业公司——恒顺醋业,作为一家1840年的醋业老字号,与调味品霸主海天味业还相距甚远,目前恒顺醋业的市值只有160亿元,海天味业是其市值的20倍之多,那么对于一家醋业公司,该如何追上佛山调味品巨头呢?

01

首先来分析酱油行业与醋行业的区别,这有助于理解恒顺醋业目前所面临的格局。

从行业需求来讲,醋的需求不及酱油。

2018年酱油和醋占中国居民调味品消耗总量的比重,分别是60%和20%。

醋业发展最大的问题是地域限制,北方用山西醋,广东用红醋,福建有保宁醋,浙江吃米醋,注定了其发展是缓慢的,而酱油不存在地域限制,使用范围也更广。目前恒顺和海天市值也反应了这一差异。

恒顺醋业2018年营业收入16.94亿,同比增长9.87%,目前的增长状速度来算,恒顺想要达到海天的百亿营收,至少需要18年。①

在调味品市场上,无论体量上还是盈利能力,海天是绝对的老大。对上下游的把控力也很强,最为突出的就是,它还完成了对丹和醋业的收购。

相比之下,中国醋行业品牌集中度低,中国食醋产企业近 6000 家,其中品牌企业产量约占30%,作坊式小企业占 70% 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酱醋同源,酱油企业也不断通过内生发展和外延并购进入食醋领域,海天自身有 7 万吨醋产能,2017年收购镇江丹和醋业2万吨,扩建的江苏厂有15万吨的醋产能,完工后合计将达22万吨;而千禾味业原有3万吨醋产能。

2017 年1月海天拿出 5 亿元在四川眉山布5万吨食醋生产线,2019年6月其公告称,计划用现金收购镇江市恒康调味品厂与生产、销售食醋相关的资产及镇江恒康酱醋有限公司 100%股权。

恒顺醋业正在面临家门口的战争,海天、李锦记、千禾等传统酱油企业都正在积极拓展醋市场。这无疑加剧了行业竞争,大的调味品公司在渠道、资金、技术上具备优势。

食醋行业愈来愈频繁出现国内调味品巨头的身影,海天、美味鲜、李锦记、千禾、加加、老恒和等6家大厂的食醋产能不断加码,产品已经上市,并且种类丰富,香醋、陈醋、米醋、白醋均有推出。

从规模上来说,传统食醋企业已经不具优势,调味品协会数据显示,2017 年仅有恒顺、水塔的收入没被外来者超越。

很多大型醋企均试图走出当地市场,攻占对方基地。如恒顺起源于镇江香醋,却也在山西设立工厂,生产当地陈醋。而水塔、紫林本是山西老陈醋的代表,为争夺市场份额也推出了香醋。

2002 年恒顺醋业在山西榆次设立山西恒顺四眼井老陈醋有限公司,企业直接切入了陈醋市场,实现了香醋、陈醋并举的格局。

保江苏市场,稳定南方市场,骚扰北方陈醋市场。正是由于以往恒顺醋业采取的这一策略,不仅使山西诸多陈醋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而且还给海天这类调味品大鳄带来了很好的市场机遇。

海天本身具备把食醋做大的基础,如果这一天真的到来,对恒顺醋业来说,或将是一场噩梦。

02

那么久居江苏的恒顺该怎么办?

尽管醋行业集中度低,但恒顺是当之无愧的龙头,甚至吊打一个省份。

食醋不同于其他调味品行业,由于口味差异悬殊形成四大名醋割据市场和地方醋品种并存的市场局面,而且资本介入不深,尚未出现全国化头部企业,未来整合空间较大。

在国内食醋行业中,以恒顺醋业和水塔老陈醋为代表的镇江香醋和山西老陈醋组成了食醋行业的第一集团,而天津天立、北京龙门、四川保宁、河北珍极、青岛灯塔等各区域品牌各据一方。

山西醋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位。全国专业生产食醋的有 3000 多家,山西全省近 130 家醋企业。

另外,从产量上来说,目前中国食醋行业年产量估计 500 万吨,而山西食醋年产规模达到 80 多万吨,也就是说山西食醋产量占到全国食醋产量的约 20%,位列中国食醋之首。

中国食醋区域化口味差异较大、地方特色食醋产品较多,华东地区以镇江香醋为主,占有率达到 50%左右。

山西醋的主市场都在长江以北,像镇江醋在长江以南,长江以南消费水平较高。

虽然山西食醋产品畅销全国 30 多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日本、韩国等地,是全国市场消费认知度最高的品牌,但是龙头品牌力不足。

比如龙头品牌山西水塔的主战场集中在东三省和湖北、内蒙等;山西紫林在华北、华中市场份额占比为 60%以上,具体主战场是山西、河南、山东等;东湖和宁化府主要销售区域是山西及周边省份、其他省外点状城市;其他地域性品牌因其规模小、受众人群少、未形成品牌优势。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山西陈醋整体售价与同行业恒顺醋业存在一定差距,山西醋普遍每吨比镇江醋成本高 500 元/吨左右,而售价却低1000多元/吨,这极大的挤压了山西食醋的利润空间,导致其毛利率和净利率相对较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8 年至今,恒顺一边继续做大传统的镇江香醋产品,另一方面开始拓展新品类。积极推出“三年陈”、“六年陈”来攻占香醋的高端市场,在山西实现异地产能扩张,进军陈醋市场。

未来,食醋行业正在由无序竞争、低垄断化向品牌化、垄断化加速演进,恒顺醋业可以通过收购兼并,迅速扩展公司产品链,实现差别化竞争策略。

在巩固大中城市的同时,利用收购中小酱醋厂,扩大生产中低档产品能力,大力向中小城市及农村市场进军,提高公司产品的整体市场占有率。

03

在研究国外醋业巨头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发现味滋康、冠利 2 家成熟的海外食醋企业,其业务的发展路径可归纳为“单品做大—品类扩张—跨国扩张”。

味滋康成立于 1804 年,是日本的食醋龙头。味滋康经历了前 2 个阶段,品类扩张与地域市场扩张接近尾声。③

冠利成立1772年,已成为欧洲最大的食醋企业。

在二百余年的发展史中,冠利的食醋产品从德国柏林走向全国,再到成为欧洲的食醋行业的主导,并涉及蛋黄酱等其它调味品。从地域辐射与品类判断冠利长期处于成熟期,高市占率使其享有近 47%的毛利率。

中国食醋发展历史悠久,因此目前传统格局仍在延续,香醋、陈醋、米醋、白醋是最重要的品种,但除此之外,从原料与功能来看新的品类并不多,只有果醋和醋饮料目前做出了一定的规模。相较于日本丰富的草莓醋、黑糖醋、海藻醋、寿司醋、复合汤用醋等,恒顺的产品还有很大的创新空间。

2017 年食醋规模约203亿元,短期3年内保守预计增速9%,对标德日,长期看规模有望增长至400-600亿元。

短期食醋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餐饮渠道的旺盛需求,但长期来老龄化加剧叠加健康饮食,推广“减盐运动”,全渠道的调味醋将迅速放量,恒顺可以通过保健醋与醋饮料等新品种也将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从家庭消费渠道来看,2016年日本食醋价格为47 万日元/ 吨,同期中国价格为15 万日元/ 吨,相当于日本 1972 年的位置,从这一角度来看价格有3倍增长空间。

对比德国食醋龙头冠利,恒顺的出厂吨价差距明显,有1倍上升空间。作为食醋龙头恒顺的定价能力将得到提升,配合产品结构升级,食醋吨价有望不断。

回头看恒顺醋业的提价历史,公司在2010、2014、2016年皆有不同幅度的提价,平均间隔为3年左右,在占领市场后,恒顺醋业提价也是盈利提高的一种手段。

日本巨头味滋康在占领市场后,甚至染指纳豆市场,2005年味滋康集团成功收购了生产知名品牌——“宽牌”酱油和食醋为主的控股公司——和田宽(香港)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全部股份,跨界收购酱油公司也不是不可能,目前酱油行业也正在优胜劣汰,比如加加酱油市值只有40个亿,市场份额正在缩小。

最后,很少有人知道恒顺醋业是从做酱油和酒起家的,酱醋不分家,或许恒顺和海天能殊途同归。

*图片来源网络,资料来源备注:

①:小北读财报:恒顺醋业能否像海天一样做到千亿市值,2019年9月22日。

②:山西证券,山西食醋产业现状,2019年11月29日。

③:中金公司,调味品行业的常青树食醋行业报告,2020年2月10日。

:山西证券,调味品行业下一个桃花源,2019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