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英宗赵曙为人做事很低调,与众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不喜欢说话,平时“慎静恭默”,静坐无语。私生活也相对比较检点,历史上记载他“内无嫔御”。他对侍从等从不滥赏横赐,以致有些跟随他多年的旧人也“贫不能办仪物”。

英宗的家教也颇为严格,以前,公主们下嫁,对公婆从不行礼,但他约束自己的女儿们,要恭敬公婆“不得以富贵骄人”。

英宗非常注重改革朝政,仁宗的时候,著名的政治改革家王安石曾向宋仁宗上“万言书”,建议进行政治改革,引起很大的反响,但仁宗并没有采纳。王安石的抱负不能实现,就辞官回家了。

英宗即位不久,就派专使前往金陵要王安石“趣如赴阙,至于再三”,准备重用。只是英宗即位的时候正值三十岁盛年,却疾病缠身,身体孱弱,政治上虽有理想却难以实现。

英宗采取全面选拨人才的方式,解决了人才过于单一的问题。韩琦、欧阳修等人举荐了二十人以应馆阁之职,英宗令均予召试。

韩琦等人认为选的人太多,英宗道:

“我既然要你们举荐,为的就是从中选贤,岂能嫌多?”

可见,英宗励精图治、奋发有为的迫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宗还对以前旧的选任体制进行大胆改革,甚至走得比当时劝说英宗力图改革的欧阳修等人还要远、还要快。

英宗非常重视书籍的编写和整理。

治平元年(1064年),司马光写成了一部《历年图》进呈给英宗,英宗对此大加赞赏。两年之后,司马光依据《史记》,书写成了《通志》八卷,大约就是后来的《资治通鉴》前八卷。

英宗对此予以充分肯定,鼓励司马光继续编写下去,他还让司马光在国家图书馆崇文院办公,允许他自己选聘助手。

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的编成也有英宗的一份功劳,他批准向司马光提供皇帝专用的笔墨、缯帛,划拨专款,供给书局人员水果、糕点,并调宦官进行服务。

英宗的批示,极大地改善了司马光编修史书的条件,使得编写《资治通鉴》的宏伟事业有了坚实的后盾。司马光为了报答英宗皇帝的知遇之恩,花费全部精力用时十九年完成了《资治通鉴》这部巨著。

仁宗暴亡,医官应当负有责任,主要的两名医官被英宗逐出皇宫,其他一些医官害怕地在英宗面前求情:

“先皇起初吃这两人开的药还是很有效的,不幸去世,是天命不是我们的错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宗正色道:

“我听说这两个人都是由两府推荐的?”

左右道:

“正是。”

英亲说:

“那就都交给两府去裁决吧。”

众医官魂飞魄散,暗暗惊叹新皇帝的精明与果断。

公元1066年英宗病重的时候,照规矩召见大臣张方平等商量太子问题。

当时英宗喘息着,只见嘴唇动,却听不见他说什么话。张方平连忙将纸笔递上,英宗费了好大时间,才艰难地写出字,但扭曲得不成字样,无法辨识。张方平只得再请重写,英宗用尽力气才写了“大大王”(赵顼在宫中的称呼)三字,写完之后满头大汗,昏睡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67年,英宗一命鸣呼,停丧七个月,于同年八月下葬永厚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