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联合商报 记者 刘志 北京报道 4月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要素市场制度建设的方向及重点改革任务,并就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等作出了部署。

引导各类要素协同

向先进生产力集聚

“作为中央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第一份文件,《意见》对于形成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的机制,提高要素质量和配置效率,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意见的出台,对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上述负责人表示。

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客观要求。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商品市场发育较为充分,商品和服务价格97%以上由市场定价。要素市场建设和改革也取得重要进展,但与商品和服务市场相比,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发育相对滞后,市场决定要素配置范围有限、要素流动存在体制机制障碍、新型要素市场规则建设滞后等,影响了市场对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发挥,成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突出短板。

“生产要素与商品的属性不同,比如劳动力要素附着在劳动者个体身上,土地要素天然带有一定公共性,要素市场建设不能完全等同于商品市场建设。”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陈彦斌说。

“但是,与商品和服务市场相比,要素市场发育还不充分,存在着市场决定要素配置范围有限、要素流动存在体制机制障碍、要素价格传导机制不畅等问题,影响了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上述负责人表示,正因为此,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客观要求。

“从整体上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就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推动要素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与此同时,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完善政府调节与监管,做到‘放活’与‘管好’有机结合,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陈彦斌指出。

提高要素配置灵活性科学性协同性

要素市场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践中,不同要素的市场化程度差异较大,面临的问题也各不相同。

对此,上述负责人表示,在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过程中,既要从整体上扩大要素市场配置范围,加快发展要素市场,也要根据不同要素属性、市场化程度差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要素配置的灵活性、科学性、协同性,构建起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针对不同要素领域,《意见》分类提出了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改革方向,明确了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具体举措:土地要素方面,着力增强土地管理灵活性,灵活产业用地方式,灵活土地计划指标管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劳动力要素方面,着力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畅通落户渠道,畅通职称评审渠道。资本要素方面,着力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制度,完善股市基础制度建设,完善债券市场统一标准建设。技术要素方面,着力激发技术供给活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活产权激励,激活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活力。数据要素方面,着力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全面提升数据要素价值。

此外,意见提出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和健全市场运行机制,明确政府对要素价格、市场运行的调节和监管内容。

完善要素价格形成和市场运行机制

据悉,《意见》在大幅减少政府对要素直接配置、推进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强调要完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运行机制,明确政府对要素价格、市场运行的调节和监管内容,健全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组织保障机制。

要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规范引导要素市场价格行为。上述负责人表示,《意见》提出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要素价格机制,分类提出完善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价格机制的举措,推动政府定价机制由制定具体价格水平向制定定价规则转变,加强要素价格管理和监督。

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建立分类统一、规范有效的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健全要素市场化交易平台,夯实要素市场交易基础设施。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引导形成有竞争力的市场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提升要素交易监管水平,规范交易行为,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健全交易风险防范处置机制。

值得关注的是,在健全要素收入分配机制上,《意见》提出要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承认物质利益原则和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强化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这些举措充分尊重了科研、技术、管理人才,充分体现了技术、知识、管理、数据等要素价值,必将极大调动各方积极性。”业内人士表示。

有望加快制定农地入市指导文件

从《意见》内容看,土地要素改革也和房地产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一直以来,改革开放以来,土地作为最为基本的生产生活要素,其市场化程度相对滞后。

今年1月,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正式实施,在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完善;作为一项重要配套法规,3月自然资源部也将《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对外公开征求意见。

此次《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鼓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完善土地管理体制。

其中一个亮点是,作为建立统一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的一项重要内容,“农地入市”的指导文件有望加快制定。启动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认为,“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政策今年预计会比较多,这对于后续农村土地市场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客观上说,后续一些城市的近郊区市场或是土地改革力度大的区域,也是房地产企业所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以前批而未供的土地大概还有1450万亩,而2019年全国安排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总量是500万亩,应该说存量盘活还有比较大的潜力。

土地要素改革另一个亮点是,着力增强土地管理灵活性,灵活土地计划指标管理。《意见》明确将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基本完成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城乡建设用地供应三年滚动计划。

对此,业界评论认为,计划指标跟着项目走,只要是实实在在有效的项目,符合规划、产业政策和用地定额标准就给配计划指标,增量的安排上就能够做到更精准、更有效。

总体来看,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强调,将有助于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