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头条

温县,夏时称“温国”,汉时设“温县”。历史悠久,人文璀璨。寻着文物古迹赏古温,秦时明月汉时关,往事千年,风光无二。

据普查,温县现有78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保单位3处、省保单位13处。这些珍贵的文物资源,是镶嵌在黄河岸边的一颗颗明珠。

一城赏千秋

徐堡古城

徐堡古城址,位于温县武德镇徐堡村,面积约20万平方米。2010年进行发掘,揭露出龙山文化晚期、西周、东周、汉、宋、明、清各代遗存,其中以龙山文化晚期的古城址最为重要,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堡古城遗址是目前我国发现的龙山文化中规模较大的城址之一,也是保护最为完好的遗址之一。它的发掘填补了豫西、豫西北、晋东南地区没有龙山文化城址的空白,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将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同时,它为研究龙山文化向夏文化过渡、史前城址聚落形成、中国文明起源、国家的形成、筑城技术等诸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堡古城遗址,东临河洛文化的武德镇,武德镇古称“洛”,西北临济源市夏都城原昌和原城,是史学界公认的夏文化中心,河洛文化是龙山文化的延伸。在发掘徐堡古城遗址时,考古学家们还发现了一件有文字的陶瓷器,这说明龙山文化时期我国就有了文字。

一“画”春秋事

慈胜寺

千年古刹慈胜寺,位于温县城西20公里处的番田镇大吴村,是我国中原地区保存最为完整,建筑结构最纯正,最具元代建筑风格的官式建筑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慈胜寺有“三绝”,即建筑绝、壁画绝、书法绝。2001年6月,慈胜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慈胜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历经唐、宋,后毁于战火,元时重建。慈胜寺天王殿、大雄殿充分利用力学原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天王殿墙壁上原绘有精美壁画,面积达200平方米,画中各天王威武勇猛,栩栩如生,有脱壁而出之势,这在中原地区保存的元代壁画中绝无仅有。现存大雄殿建筑十分宏伟,相传为鲁班修(殿)、王铎写(匾)、吴道芝画(壁)堪称三绝。大殿前门额上方有“风”字形牌匾,上书“大雄之殿”四个字,笔力刚劲,落款为“大元至元五年”,被认为是中原地区现存最早的寺院牌匾。大雄殿前矗立着一尊高大陀罗尼石经幢,建于后晋天福二年,上刻有经序、伎乐、飞天等,形象逼真,刻工精湛,是五代经幢之珍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沁河文化的积淀

遇仙观

遇仙观,位于温县城北12公里武德镇徐堡村北沁河堤下,原为河神庙,因沁河泛滥期间,一仙翁漂流送料,助温人徐焕修缮而更名。目前,遇仙观古代建筑群保存非常完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遇仙观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年间,中轴线上有两进院落,三座殿宇,分别为山门、玉皇殿、三清殿。两旁配殿有关圣殿、三官殿、三皇殿、广生殿、四圣殿、瘟神殿、天将西殿、天将东殿、土地殿和钟楼等,面积575平方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10月,遇仙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温八景之一

联珠献瑞

古温曾有八景,分别是子城夜月、平皋夜雨、晋城晓望、联珠献瑞、锄槐暮鸦、金鸡司钥、宣冢夕阳、农涧烟树。其中,“联珠献瑞”为当地群众所熟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联珠,指位于温县黄河路中段的联珠台。这里两冢相峙,中架一虹。父老传闻为殷冀州侯苏护之墓。

清代帝师李棠阶曾这样描述联珠台美景。他说:“台辄幻传于半空中,非雾非烟,若隐若现。庙貌之宏丽,罔势之耸峙,曲径回栏,竹柏交错,殆一一举肖,如所天之倒影,海蜃之虚气成楼。盖灵秀所锺,诚或有之,而未可知也。第观其近带郊野,阡陌纵横,春暖膏融,犁锄交动,麦渐渐起涌浪,黍离离以连云,秋则万宝登盈,济济其获,篝车皆满,榼饷春容。登斯台也,值年岁之顺成,睹民气之熙恬,乔木交荫,禽兽和鸣,诚足乐也。”

除了以上这些文物遗迹,我们还可以到温县博物馆里看一看春秋盟书,这可是继侯马盟书之后,我国考古界的又一重大发现,被称为“温县盟书”;还可以到温县招贤乡上苑村北的虢公台上,体验当年司马懿大将军的风流伟岸;还可以到温县番田镇王薛村400余年的古民居里,探寻豫北民间建筑的精巧绝伦;还可以到温县赵堡镇南保丰村里参观李氏宗祠,感受清代帝师李棠阶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