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回到2月20日清晨6点20分左右,国家卫生研究院(国卫院)在南港国家生技园区C栋8楼,生技与药物研究所药物化学加值创新研发中心(VMIC)的实验室里,博士后研究员李欣怡(上图中左一站立者)与其他三位小组成员看著高效液相层析仪(HPLC)萤幕上的线图一路往上突破97%。这一刻,代表国卫院已经具备自行合成瑞德西韦的能力。

这是一场宁静的胜利。

没有大声欢呼,没有庆功宴,欣喜若狂的李欣怡与3位小组成员走到实验室里大片落地窗,用手机对著窗面反射投影拍张纪念照。从2月8日开始合成到那一刻,刚好是11天。

接到任务那天是2月2日。国卫院生技与药物研究所所长陈炯东看到瑞德西韦1月底在美国首例新冠肺炎病毒患者身上,展现不错的效果,随即要求李欣怡等人开始研究,2月5日开始订购原料,8日正式开始合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此,33岁的李欣怡回家时间经常从晚上7点左右,延后到凌晨2、3点,隔天上午8点半一样要进实验室。为了让同事趁空档休息,带领团队的国卫院助研究员王文杰索性买张能自动充气的气垫床摆在会议室,「回不了家的人,就干脆睡办公室。」

她回忆,一直到20日毫克级合成达标那天,才有休息的感觉。但没想到事情还没结束,21日早上回到办公室,李欣怡获知院方决定乘胜追击往公克级迈进,一行人又埋进实验室,持续5天,一直到2月24日才完成阶段性任务:「很巧,两次结果都是在凌晨出来,一次是6点多,一次是快3点。」

瑞德西韦合成背后布局:练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胜仗不只是阶段性的胜利,背后还有个更长远的布局。

其实同一时间,陈炯东也在竹南院区组成一支团队,分进合击,同样瞄准瑞德西韦。两只团队全由7、8年级生的「土博士」组成。76年次的李欣怡在小组已经是「学姊」的角色,辅佐同样出身辅仁大学化学所得学长王文杰一齐冲刺。

陈炯东坦言,瑞德西韦一役除了要合成药物,同时也为了「练兵」,证明台湾训练的年轻人才,当国家有需要时,能贡献即战力。

巧合的是,就在包括国卫院在内等多个台湾研究机构相继在瑞德西韦合成上有所进展时,台湾也在二月底确定列入瑞德西韦临床试验名单。「这很少见,在亚洲只有新加坡与南韩,」陈炯东笑说,「我不敢讲跟我们的开发有关,但这确实是理想的发展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理想的战略进展,建立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术成功。在药物合成里的冲刺,与其说是短跑,更像是未知领域里只看得到目标的障碍赛,从起点购买原料开始,逐步探索到达目标的步骤与细节。

虽然药物临床实验会有论文与文献,但为了保有技术优势,药厂通常会省略关键细节,例如反应时间与原料比例。此外,就算相同步骤,环境条件也会影响结果,必须实际操作才看得出差异。

原料严重缺货,合成增添不确定性

但最头疼的还是原料取得。因为瑞德西韦爆红,合成用的原料药一扫而空,缺货程度出乎意料之外。时间不等人,如果要等其他国家的药厂合成好,最久要两个星期。自行合成原料虽然是唯一出路,但如此一来,原本10个步骤,就得扩大到14、15个步骤。

换句话说,李欣怡与团队的工作,就像按藏宝图寻找宝藏,却同时要处理地图不完整、路段不通与买不到铁锹的问题,除了要锻造工具,还得确认眼前的路是否行得通。一旦不通,就得回到第一步,从头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从毫克晋级到克级,还有另一个挑战。「小量变大量时,产率(生成物实际产量/生成物理论产量)有时候会改变,产率会决定一开始的原料要准备多少量,」李欣怡分析,「另外,步骤也要更小心的控制,25毫升与500毫升的难度大不相同。」如果要到公斤级,就得再找药厂合作。

要克服复杂实验环境与缺料劣势,李欣怡与团队用合作弥补。王文杰与李欣怡负责推进进度,建立实验步骤并且验证,两位研究助理,徐子轩与吕绍亿就根据前面已经建立的步骤,提高合成速度,让两位前锋就算不断失败,还有持续尝试的燃料,不需要完全从头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线冲刺愈快,后勤支援跟进速度也要更快。

从2日开始一路忙到24日,冲刺19天,终于完成阶段性任务。虽然瑞德西韦还在临床实验阶段,效力有待验证;但就算不如预期,她也准备好继续冲刺,「还是可以从失败中找到原因,不会完全没有效果。」

前线后勤同步作业,19天冲刺达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细看李欣怡的名片,会发现背面英文名有立可带涂改过的痕迹。原来是厂商印错字,每次只要换名片,她就预先用立可带加工。

这是李欣怡细心的一面,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最大的罩门竟是方向感。这位在朋友圈里出了名的「路痴」,公车搭反方向是家常便饭,刚到国卫院竹南院区报到那天,到院区内其他大楼缴交资料后,回到中央草皮就不知道回去的路。王文杰发现不对劲,才叫人去把李欣怡接回办公室。

生活中常迷路的李欣怡,对人生职涯倒没太多疑惑。从28岁博士班毕业算起,李欣怡工作资历不过4年,但谈到做实验,若从高中开始算起,却有超过15年的经验,与其说是工作,更像是志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所以喜欢化学,是因为喜欢看得到实验的变化,」

李欣怡回忆,她从小对国文、历史与地理的兴趣就是远不如化学,至今亦然。至今,就算闲暇时看电视剧,她对古装剧还是敬谢不敏。

「男生擅长理组,女性擅长文组」的刻板印象,15年前要比现在僵固。就连化学系同窗毕业后,女性大部分还是转作文书工作。「有些同学会担心实验伤身体,」她笑说:「不过很多同业还是有生小孩,所以应该不用太担心。」

虽然博士班毕业后,她一度对实验室生活感到倦怠,考虑转行专利师,但想到要坐办公室看文件,她决定还是待在实验室。

职业难逃偏见,用成绩向家人证明

她坦言,一路走来听到不少对于化学工作的偏见。「很多人以为食物添加物是我们做的,但跟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李欣怡语气透露著些许无奈。一直到二月完成瑞德西韦合成,得到媒体关注后,家人才对自己的工作有较明确的认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看似个性沉稳,但李欣怡有个埋藏已久的野心:「成为女强人」。她对「女强人」怎么定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独当一面,不需要太靠别人,」

就像在实验室里一样,遇到问题可以自己解决,不需要主管操心,甚至成为成员仰赖的依靠。

只是,谈到这里,她像是突然想到什么:「不过,我朋友听到我这个梦想都会噗嗤一笑,因为我的路痴实在太严重了,」讲到这里,她又忍不住大笑起来。

END

捷鹏国际|台湾游学

图片|网络

文案|山中雾气

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