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落大方,曾经年轻人很喜欢一个作家,笔名“落落”,众多的“心灵鸡汤”让无数的年轻人膜拜,因此当我听到“方方”这个名字火了的时候,不自觉的想到了“落落大方”这个成语,我以为他们一样,还是颇有些好感度,却没想到预测的一塌糊涂,而方方是谁?她又怎样凭借一部日记能够掀起如此大的风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方

了解一个人,尤其是一个知识分子,先去了解她的背景尤为重要,方方是第三届路遥文学奖获得者、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获得者、第十三届百花奖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得者,当然,在1987年的时候还荣获了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这些中国文学界质量极高的奖项,足以看出方方的文学才华,由此可见,她是个实力派作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但今天再看,实力与优秀或许真的不能划上等号,了解了她的实力,我们再来了解她的群体,人本身就是群体生物,方方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群体中,她的曾外祖父为杨赓笙是辛亥革命元老,伯祖父是汪辟疆是近代国学大师、古典文献学名家,舅公是中科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而她的父亲同样是高人才知识分子,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学大师汪辟疆

列举这些有什么用呢?其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方方日记》的目的,在如今处于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我们多数人都多少接受过教育,上过网写过字,我们可以拿起笔或者手机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而在过去,这些权利属于知识群体,他们有渠道有能力去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思想,哪怕是批判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方日记

只不过在如今,随着人人都能表达自己的文学思想,这个群体逐渐被边缘化了,但他们的理念却并没有改变,而在如今,批评方方的一部人,并不属于这个群体,一些人并没有看过方方的书,甚至没有读过哪些日记,但事实证明,方方并不了解这些读者,更不了解这些读者的思想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方

方方在表达自己对批评看法的时候,认为是“左右之争”,其实这正是方方对读者不了解的一点,很多网友在乎的,是这本书在武汉解封当天,竟然用短短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在国外出版,这个速度远超过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翻译出版速度,这个方面如何解释不是提前预谋的诡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方

对于方方的作品,其实并没有“左右之分”,真正的是这本日记在国外产生了什么样儿不好的影响,这个才是网友们更加关心的,也是批评方方的网友们真实的想法,因因此很多网友认为这是预谋好的一把刀,是一种诡计,并且对于方方来说,有必要去了解一下什么是日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妮日记》

比如《安妮日记》,记录了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而日记本就是一种纪实的题材,它不是小说,即使作家自己只是当成一种小说题材来写,内容是有虚构的,但这种日记标题,也会给人一种潜意识的概念,会自觉地认为这本《方方日记》的内容是真实发生的,同时在方方日记中,也确实出现了失实的错误,比如第二批去武汉的专家被她写成第一批,雷神山医院屋顶被吹走几片,她写成了第一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方

尽管对于这些失实的内容她也进行了道歉,但她却还是认为,这些不是大错,最核心的内容没有错,这样看来,方方对自己的日记内容,更关心的还是思想上的传达,我们可以理解为批判文学艺术的表达方式,再说好点是对但是不得不说,这不是纪实文学,但作为日记形式如此迅速的在国外出版,是日记,但更多网友也认为预谋下的诡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方

而《方方日记》,说好听点是在表达对弱者的关怀与伤痛的记忆,在这一点上方方的批判文学艺术性我们不否认,但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更在乎的是这本书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在国外带来的形象损失有多严重,对于方方觉得这是“左派”的围攻,或许也只是真正的不了解现代年轻人,而我们更想看到的,这既不是日记,也不是诡计,既不是文学艺术,也不是文学“武器”!大家如何看待呢?留言评论一起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