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千盟园景

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吸取了江南园林景观的设计手法建成的一座大型的山水园林景观。

颐和园前身为清漪园,是清朝乾隆皇帝继位时,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景观区。咸丰十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重建,后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

1961年颐和园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较大的皇家园林景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颐和园占地面积达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大致可分为行政、生活、游览三个部分。颐和园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是举世罕见的园林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