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才不容易,所谓“百年树人”,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可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培训机构招揽生源的噱头,被不少人挂在嘴边,奉为圭臬,“出名要趁早”,这句演艺界人士的口头禅,也被不少家长视作教训孩子的“葵花宝典”,津津乐道。

面对孩子成长,很多家长很性急,恨不得“一口吃出个大胖子”“一锄头挖成井”,殊不知,人的成长、发展、成才有其自身规律,它是逐步的、渐进的,甚至还可能有曲折,它是马拉松比赛,不是百米冲刺,性急不得。

现实生活中,那些让各种培训填满孩子假期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家长们有没有冷静想一想,参加了那么多培训,有几个孩子如愿成名成家了?“全民奥数”过后再看,有几个孩子在国际奥赛舞台上摘金夺银了?有几个孩子成为数学家、数学大师了?就是后来真的喜欢上数学的,又有几个?家长费尽心血,反倒可能让孩子心生不满,“我恨不得我家穷,穷得卖掉钢琴才好”,不知道这是哪个小女孩的故事,但这应该是不少孩子的心声。

有些家长看见自家孩子比别的孩子先学一步、早熟几天,就沾沾自喜,以为“神童”,其实,就迟那么几天,别的孩子也能迎头赶上、甚至反超,有的孩子或许赢在起跑线上,却极有可能倒在终点线前、甚至半途上,这不是危言耸听,早熟易早衰,欲速则不达,这是血淋淋的教训。即使在今天,生活中不也屡屡上演“江郎才尽”“伤仲永”的悲剧么?

家长急急忙忙让孩子参加各类培训时,考虑过孩子的兴趣吗?想到过孩子有无这方面天赋么?有几个孩子学钢琴就一定能成为第二个郎朗?有几个孩子学打台球就一定会成为第二个丁俊晖?如果只是让孩子培养一点兴趣,将来作为业余爱好,哪又何必如此迫不及待呢?

面对孩子的成长,家长要理性,不要那么急功近利,幻想“一夜成名”。“性急吃不得热粥”,如果硬要吃,只会烫了嘴。每个人的天赋、能力、个性、兴趣爱好都不相同,成长的环境也不一样,很多孩子未必能如家长所愿成为人才,但能够顺利长大成人,也是可喜可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