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作为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诗歌的光辉起点,共305篇,分为《风》、《雅》和《颂》三部分,经孔子按照“思无邪”的标准删定并教习弟,后流传千年、影响深远。风雅颂指的是《诗经》里的三种不同的分类,其中风指的是民歌,雅指的是宫廷音乐,而颂一般是祭祀用的曲乐。

“南”最开始指一种古老的乐器,后来成为曲调的专名,在周代习惯将江汉道流域的一些小国统称之“南国”或“南土”,又因为诗的采集时间为周朝,所以得之《国风·周南》。现代普遍认为《周南·关雎》是一首爱情诗,但真的这么简单吗?

不知道大家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没有:崇尚封建礼教的孔老夫子为什么把《周南·关雎》作为诗经的开篇呢?其实这是一篇关于王后选妃的故事。西汉的毛亨、毛苌在《毛诗·关雎序》中载“《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下面我们从头说起: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的第一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简单的来说就是借早春时节河中雎鸠(传说为爱情之鸟)乐鸣起兴,引出男女爱情故事,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接下来说“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很容易让大家勾勒出男子追求淑女没成而辗转难眠的画面。可是重点来了,我们怎么知道作者是一位男子?其实是我们先入为主的把作者想成了一位男子,这才有了爱情诗的说法,而作者如果是一位女子呢?

汉初燕人韩婴认为此诗是周康王后所作,原文为“周之康王夫人宴出朝,《关雎》豫见,思得淑女以配君子┅┅知诗为周康王后夫人作。”朱熹也说:“淑女者,未嫁之称,盖指文王之妃,太姒为处子时而言也。君子则指文王也。”“左右流之”,即顺着水流而取之,原来王后在为选妃而发愁,所谓“后妃之德”既要管理好后宫,又要挑选良女为王室开枝散叶。从私心来说一位女子怎愿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丈夫,但是她的职责又迫使她不得不深思熟虑妃子的人选,内心的矛盾痛苦令她彻夜难眠。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传》解释说“采”就是“取而择之也”,我们都知道被选召入宫的姑娘叫做“采女”。王后意识到选妃之事还得尽行下去,于是左挑右选。“琴瑟”一般形容夫妻和谐,但也有“南琴北瑟”一说,五行中南尊北卑,王后这是在立规矩呢,告诉淑女进宫之后,要懂得尊卑有序,不要有非分之想。

最后一章说“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什么是“芼”?朱熹认为“芼”就是“熟而荐之也”,即意味着要先了解淑女的品行,之后才能推荐。我们说“晨钟暮鼓”,诗里“钟鼓乐之”即代表着有始有终。“流”、“采”、“芼”从求取到选择再到熟而荐之,层层递进。

至此故事呈现在我们眼前:一位王后因为选妃之事而彻夜难眠,而后转变思想,积极面对,解决困难,彰显了王后的端庄大气,为普通人及后世做出了表率,“后妃之德”由此而出。

其实对于《周南》的解读没有绝对的正确与否,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各位读者心中的《周南》又是怎样的呢?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