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人羡慕事业单位的铁饭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相比之下,让大家看到了事业单位的“稳”。很多人又萌生出了考公务员的念头,当然,也可能是蓄谋已久。比如我一个做IT的朋友就说,这几年再去深圳赚点钱,35岁之前回来考个公务员,然后一心一意守着这个小县城,直到老死。

也有很多人,一直在国考的边缘试探。再不济,也要考个教师编。只为图以后几十年有个稳当的工作,晚年有个基本的保障。好像,在老家,除了公务员、老师、医生之外,其他的都是无业游民。

早在几年前,跟一个朋友聊到相亲的话题时就说道,某某某嫌弃某某某没有正式工作,所以……当然,他们所谓的正式工作就是公务员、老师和医生。

最近疫情期间在家,耳边听的最多也是类似的话。一会儿说谁谁谁那个鬼样子,还能当个小学老师;谁谁谁人家在某某单位,一个月多少多少钱;谁谁谁一年的奖金多少多少,收礼多少多少……绕来绕去还是嫌弃你没有个“正式”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理解,很多老一辈的人们对事业单位的重视度。在他们眼里,除了那几样工作,世界上是没有其他工作了。自始至终,做生意是他们那一辈的眼里,依然是低人一等的。哪怕他自己就是商人,哪怕他的身价不菲。很多人都还是想去做个官,哪怕是买一个。

可想而知,士农工商这样的排序在中国人的骨子里的烙印是多么深!
一个人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为卑微的身份,哪怕他之后飞黄腾达,海阔天空,他的骨子里依然存在着卑微。他每时每刻不在思考这改变身份,好像只有身份改变了,才能抬起头来。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这样想过,尤其是90前的朋友。因为社会条件和资源的限制,导致我们能看到的前程只能是那么远。

早在十几年前,一个学生物或化学的毕业生,他们能走的路要么就是进科研单位,要么就是考公务员,实在不行就去学校当个生物或化学老师,剩下的就只能改行,淹没在茫茫人海中。

现在不一样了,工作机会了,社会职能化越来越具体。由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哪怕再偏门的专业也能在网上开辟一片天地。只要你想干,有能力有胆识,就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业单位只是一个单位,公务员、老师、医生只是一个职位而已。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一个职位都在发生着变化,指不定哪一天就撤销了。

当然,我并不是反对大家考事业单位,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要因为自己的懒惰,更不要为了面子而盲目跟风。

做自己才是最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