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疫情当前,当众多白酒企业还在为在复工复产和产品动销郁闷发愁的时候,汾酒却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汾酒连续三次豪横“出手”,引起业界强烈关注:一是3月19日投资6亿元启动竹叶青大健康产业项目;二是3月底投资4亿元启动汾酒集团文旅产业项目;三是4月8日投资6亿元建设的汾酒综合活动中心、销售中心项目(简称“两个中心”)奠基仪式举办。汾酒集团先后三次密集“出手”,其数额之大、决策之快、间隔之短,震惊业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难怪,对于经历三年艰苦战斗圆满完成“目标任务”的汾酒来说,2020年度最应当做的就是庆祝。可是近期汾酒的诸多迹象显示,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汾酒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开工复产,不但没有放缓发展速度,而且还加足马力加速前进。所以这三大项目共计16亿的项目投资额,足以证明此时的汾酒正在为“复兴”设计布局、谋划远景、绘制蓝图。

2019年12月26日,汾酒全球经销商大会在山西太原举行。在本次大会上,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立足当下,从高度、深度、广度出发,以“复兴三问”系统回答了“汾酒复兴”的深刻内涵 :

一问“为什么”,即为什么要提出复兴战略;

二问“是什么”,即要实现什么样的复兴;

三问“怎么办”,即怎样实现汾酒复兴。

所以在“复兴三问”中“怎么办”是“汾酒复兴”的关键。最终来看,“汾酒复兴”是要靠“道”与“术”的结合来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的“道”就是思想意识或价值体系,为此汾酒架构起了世人皆知的“中国酒魂1345理论体系”,即:一个定位——汾酒,中国酒魂;三个源头——汾酒是国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四大贡献——汾酒是中国白酒产业的奠基者,传承中国白酒文化的火炬手,中国白酒酿造技艺的教科书,见证中国白酒发展历史的活化石;五种精神——汾酒孕育了中国“治酒人”的诚信、专注、创新、开放、担当精神。

所谓的“术”就是方法与策略。过去来看,“汾酒复兴”的“术”主要依靠的两大动力:一是文化力;二是营销力。自2009年底李秋喜就任汾酒集团董事长开始,就基本形成了此后十年汾酒发展的大致脉络,就是“文化辅佐营销”。尤其是自2017年汾酒受命签订“三年目标责任书”以来,面上是汾酒营销力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实质上没有之前汾酒对文化的强力打造而形成的文化力,汾酒的营销力将有可能稍显疲弱,因此正是文化力与营销力的双向结合,对汾酒重归百亿阵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大引擎”积累汾酒“复兴资本”

“三大引擎”积累汾酒“复兴资本”

“汾酒复兴”是一个长期的任务。目前来看,汾酒为实现复兴已经制定了详细周密的发展目标:短期目标是完成2020年“4421”发展目标,中期目标是推进“62210”五年奋斗目标,长期目标是实现“11936”中长期汾酒复兴战略。所以“汾酒复兴”争的不仅是规模上的一个数字,而是一个体系的完全蜕变和全面复兴。如此汾酒的“术”也需要同步做出前瞻性、创造性与革命性的改变。如今通过汾酒相继的做法不难看出,汾酒正在为“复兴资本”构建“三大引擎”:

一是重构大健康产业引擎。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表明“健康中国”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继互联网之后中国经济的新引擎。无独有偶,当前新冠疫情爆发,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真正意识到身体健康、自身抵抗力的重要性。所以疫情过后,大健康产业将会迎来黄金发展时期,它将会是一个风口产业、蓝海产业、国家战略产业、全球化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汾酒集团早已在健康产业涉足良久,并已经初步建立起以汾酒竹叶青为“标的”的健康产业雏形。但是从过去的发展境况而言,竹叶青作为汾酒集团三大支柱品牌之一,实际上在实践“汾酒复兴”征途上并未充分展现其应有的价值,也就是说当前的竹叶青尽管曾获三届国家名酒、五次国际金奖,是唯一获得中国名酒称号的保健酒品牌,但其实际的业绩贡献并不大。据统计,2017年、2018年、2019年,竹叶青营销公司收入分别为1.93亿元、3.1亿元、5亿元。虽然过去三年竹叶青营销业绩在增长,但就2019年汾酒集团119.14亿元的营收来看,竹叶青5亿的营收业绩似乎真的对不起其本身具备的深厚底蕴。

其实,辩证的看,竹叶青的发展缺少一个机会。如今这个机会已经到来,就是大健康产业时代,而竹叶青就是汾酒名正言顺进入大健康产业的“通行证”。汾酒注入6亿资金以竹叶青大健康产业项目作为进军大健康产业的“标靶”,无疑就是借势大健康产业的东风为汾酒发展找到新的增长极,开拓汾酒营销道路,为汾酒积累“复兴资本”。

据了解,竹叶青大健康产业项目是在目前保健酒的基础上,向中药材基地和健康养生方向发展。众所周知,山西是中药材资源大省,这样竹叶青能够以全国性名牌,整合省内资源,依托山西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的政策,实现快速发展。从竹叶青的养生健康方向来看,竹叶青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中医药的结合,其两大特点,一是没有任何动物性成分,只选用名贵中草药,二是不主张激进的功能性,而注重人体自身的调理,这恰恰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人文关怀的体现。在消费升级的时代,竹叶青可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的产品,更能够通过“草本健康”的体验与服务延伸,为压力丛生的现代人带来物质上的享受与精神上的慰藉。

二是强力推进大文旅产业引擎。

文化是汾酒命脉与基石,但文化需要“动能转化”才能变成文化力推动“汾酒复兴”,因此这一“转化”的载体之一就是“酒文旅融合”,也就是大文旅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前,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建设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游强省等奋斗目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推动山西全省文化旅游资源全域整合、产业全域融合、要素全域配套、结构全域优化、社会全域参与,促进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汾酒作为山西首家进行国企改革的重点产业,不仅在市场拓展、酒类销售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且始终坚持文化汾酒的战略目标,在文旅产业发展上不断发力。汾酒集团“11936”中长期汾酒复兴战略和“62210”五年奋斗目标明确“一主三辅两新型”六大板块,其中之一的文旅板块,是实现汾酒复兴的重要战略部署。

过去三年,汾酒以“行走的汾酒”和“四最汾酒”的广泛传播,开启了“汾酒”在明清大传播之后的又一次“文化之旅”,完整的“汾酒文化”被新一代汾酒人又一次带到了大江南北,塑造了中国白酒行业最大的IP,“汾酒文化”在高度、广度、深度上走到了其他白酒企业无法匹敌的境界,走向了白酒行业的文化巅峰。

所以,汾酒集团打造文旅板块具有十分独特的优势。6000年酿造史、1500年名酒史、800年蒸馏史和300年品牌史无可替代。如今汾酒正在逐步打造杏花村酒文旅特色小镇,建成后可成为集文化展示、文化演绎、互动体验于一身的可观、可感、可思的文旅综合体,在这里,让全球消费者不仅可以品尝美食、品味汾酒,还可以通过文物展、现场酿造、酒品、酒器具、字画等了解深厚底蕴的汾酒文化、白酒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充分体现“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历史传承。

三是提振白酒消费大基建引擎。

在全球疫情背景下,国外疫情导致境外需求放缓、出口减少,而国内消费低迷导致经济增速放缓,所以基建投资成为我国可以稳定经济或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研究人士指出,在过去十年中,基建投资增速与白酒消费指数的涨幅有密切关联,基建投资增速越高,相对应的白酒消费指数也就越高,两者之间几乎达到了神同步的境地。另外根据长城证券的分析:2008年的四万亿投资,带来白酒行业大盘的复苏和价格的上涨。山西汾酒2008年进行品牌整理,2009、2010年对管理层、营销体制改革,2008年收入有所下滑,2009 年起实现恢复性增长,2009-2011 年收入分别同增35%/40%/49%,净利润分别同增45%/39%/58%。考虑本轮周期前,山西汾酒已经由内而外实现了混改、品牌瘦身、产品结构升级、渠道价格体系梳理,未来汾酒有望成为本轮基建周期的显著受益标的,由此判断汾酒的基建投资能够在一定层面上带动汾酒产业的振兴。

站在新时代,展示新作为,履行新使命,推动新发展,汾酒以“三大引擎”积累“复兴资本”,不仅是发展过程的必要手段和战略谋划,更重要的是打开了发展视野。如今汾酒正在以“汾酒速度”奋力谱写复兴新篇章,引领白酒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