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年的这个春天,注定不平凡。

阳光依然明媚,鲜花依然灿烂,大地依然勃发……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却让人们的“赏春之欲”多了些起伏与波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无法像往常一样飞奔出去踏青赏花,何不在家中学习和品赏一番古人所说的人生“八大雅事”?——“琴、棋、书、画、诗、酒、花、茶”!

而我,选择了号称“人间魔水”的酒,品味一瓶穿越7000历史的文化名酒的“春之美”,感受一下当年火遍大江南北的《还珠格格》里萧剑口中“一萧一剑走江湖,千古情愁酒一壶”的潇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人都知道花的美,却很少有人留意过酒的美。

酒有什么美的呢?不过是一杯又辣又贵的水。

其实不然,每一款酒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特性,基于自身的特定环境、文化背景、酿造技艺、盛装容器、情感需求等,延伸出不同的美感。

得天独厚——自然、人文之美

酒与食物一样,追求色、香、味、体和器的美,在感官愉悦的基础上获得精神愉悦,在快感的基础上产生美感。

酒也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伴随着人类的生命进程,酒自诞生之初便再未消失,这是世代传承的结果,也是时代选择的结果。与自然界的“物竞天择”一样,如果酒没有被人类接受,没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它便不会在7000年的历史长河中留存至今。

尤其是中国白酒,作为唯一讲求天地归一,和合自然的开放式生产酿造工艺的酒种,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集自然精华与人文内涵于一身的艺术产物,具备一切可以被称为“美”的条件,却又超出“美”的范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酒的诞生,是人类的一大发明。她采集天地之灵气,调动和激活天地间看不见的菌群、孢粉的力量。选百粮,尝百草,采百果,以小博大,以柔克刚,天时成香,孕育成液,羽化成精。

我国白酒产品种类繁多,产地也各自不同,但其共同的特点是,取天地之精华,酿山河之灵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一方水土也酿就一方美酒。气候、温度、水、土壤、地理环境、原料等等,都是白酒生产的重要基础,每一滴酒里都蕴含着独特的天地神韵。所以才会有诸如“离了某某地,酿不出某某酒”的说法。

在中国的地理和历史版图上,“天地之中”在河南,“文明之始”在仰韶。而这两点加在一起的,恰好有这么一款酒,且得醴泉清洌,酿得陶香芬然——仰韶酒业的陶香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酒产于渑池,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洛水之北熊耳山,山际有池,世谓之渑池矣。”在这里,仰韶大峡谷绝崖对峙、潭瀑相连,站在黄河丹霞景区的游人可一日览尽黄河之美,禅意融融的古寺庙、中原地区最大的高山草原岱眉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这里又孕育了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仰韶文化。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酒器、酒具印证了“华夏酒源”,在那个文明之火从萌发到群星璀璨的时代,酒始终与之相伴,并在长达七千多年历史长河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酒文化,成为我国传统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而在这样的文明浸润着的雄奇佳境中酿出的酒,不自觉就会使人联想到静谧悠然的环境,微微抿一口下肚,仿佛那方天地的美好就能浮现在眼前,透过尘封的历史,飘散出阵阵陶香。

匠心独具——技艺、设计之美

独特的口味,源于独特的选择。在这些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之外,仰韶酒业还有独具匠心的“后天”优势,分别来自别具一格的酿造技艺和与众不同的瓶装设计。

一款产品散发出的独具一格的品味格调,往往令人梦牵魂绕,流连忘返——“工艺上非精益求精不能造化,口感上非细腻入微不能陶醉,风格上非独树一帜不能引领”。

仰韶酒业酿造泥池所用黄土,采自黄河故道地下20米沉积土层,富含微生物,以此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培养优化而成的窖泥,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可达到百年老窖微生物的水平,独特的老窖微生物生态环境,多香型工艺的复合,造就了彩陶坊原酒独一无二、无法模仿的品质个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酒越陈越香,好酒在于“藏”。仰韶彩陶坊原酒窖藏在仰韶酒业独有的河南最大的地下恒温洞藏酒窖的最底层里,地下10米的距离,恒温恒湿,温度低、湿度大,酒体自身的酯化等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缓慢,通过缓慢的陈酿贮存的过程,酒液自身的氧化还原和酯化等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的充分融合,各种微量成分含量更加协调,使仰韶彩陶坊的酒体变得更加香气优雅、口感绵柔。

除此之外,在整个酿造过程中,每一种原料、每一步选择,仰韶酒业都独特而慎重。最为突出的是所用之粮,汲取九谷之精,超越“五粮工艺”,采用高粱、小麦、大米、糯米、玉米、豌豆、坻坞贡小米、大麦、荞麦九种纯天然绿色食品原料,九粮九蒸,历经八十一道工艺,由九位酿酒大师经上万次试验对工艺进行创意与改良后,完成“九粮”的和谐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仰韶人不仅尊重并沿袭具有7000年历史的手工酿造方法,如同7000年前的仰韶人一样,只用陶酿酒,用陶藏酒,用陶盛酒,使仰韶酒成为陶蒸酒之最,还让这个品牌成为仰韶文化“行走的代言”。

近年来,仰韶酒业不断发展,加强科研创新,酿历史为酒,筑彩陶为魂,把历史与文化符号融入企业文化与发展中,在产品结构调整、科学技术研发、品牌形象提升、营销方式创新、市场网点布局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是仰韶酒业每款产品的包装设计,几乎都有仰韶文化的烙印。

仰韶国陶系列之女娲造型源于彩陶人头器口酒瓶:她镂空的目光深邃的双眼,整齐的颈发,匀称的五官,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远古祖先的形象。仰韶国陶系列之天地人和造型源于彩陶漩涡纹尖底瓶:尖底瓶为古代用来盛、贮的器皿,用古人的智慧,陶冶现代的情操,仿佛于漩涡的纹饰中,能看到远古时代的满天繁星。仰韶彩陶坊系列之天时、地利、人和造型源于彩陶鱼鸟葫芦酒瓶:葫芦酒瓶,颈以上施黑彩,颈以下饰三角几何纹,腹饰两组变形人面纹,形象逼真。

包装,可以是营销手段,可以是产品说明,可以是工艺美学,亦可以是平台,传播文化,诠释产品的理念与灵魂。仰韶文化是仰韶酒最为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仰韶酒的包装,则是将这份历史悠久的内涵,简明、形象地呈现在了现代人的眼前。

情感共鸣——品鉴、怡情之美

酒还具有非常突出的情感特性,它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酒精,酒精能使心跳加速,加剧血液循环,对人的大脑神经中枢具有刺激并使其兴奋的作用,能够激起、点燃人的各种各样的情感、情绪,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无论什么样的情感都可以从酒中喝出。

酒“俘虏”了人类的味觉、嗅觉、知觉,“诱惑”了人类的心灵、情感、意识,改变了人类对大自然的微观认知和宏观表达,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中国人的饮酒,不单为饮酒而饮,更多的是讲究精神的追求、灵魂的皈依,讲究“酒礼”、“酒德”,讲究天、地、人的合一,注重饮酒的情趣,在饮酒的同时辅之以赋诗作令、猜谜及各种游戏活动,把饮酒升华为高级精神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路的传承演变中,美酒之所以能历经千年而不衰,能够收服贩夫走卒、达官显贵,也能陶醉文人墨客、风流雅士,一定是具备“美”的、能被众人接受的特性,包括今天广泛研究的博大精深的“仰韶诗酒文化”,和其最根本的品味、价值等。

中国自古就将酒称为美酒,说明很早就已经把酒融入到审美情趣当中。

作为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类之所以需要审美,是因为世界上存在着许多东西需要取舍,找到适合的、需要的那部分,即美的事物。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适应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感知与被感知;第二,体验与被体验;第三,理解与被理解。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放到酒中来说,相当于从听说、认识,到尝试、品鉴,再到理解、认同。

几千年来,仰韶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勤劳与智慧结晶,仰韶酒同样作为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始终传递着民族精神,承载着人文气韵。人们对仰韶文化的发掘、研究、和深入探讨,恰如人们对仰韶酒的听说、品尝和认同,从初识的探索发展建立起深刻的情感共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仰韶的“品鉴怡情之美”,在酒体之中、酒具之中、厚重历史与诗酒文化的熏陶之中,正如仰韶彩陶坊·天时的品鉴盛宴中所呈现的,那已经不仅仅是一场美酒与美食交融的盛宴,更是行业内将中国白酒文化进行梳理、提炼、并以规范化形式进行演绎和传播的顶级文化盛宴,通过更容易吸引、展示和互动的形式,全面展示和传递了中国白酒的文化底蕴和仰韶文化的永恒魅力,让各界嘉宾充分体验了中国白酒品饮的仪式感、文化感和美学感。

对于白酒文化来说,品质之上是品味,品味之上是品牌,品牌之上是品格。这是消费者的一个感观升级过程。而对今天不断追求“多元完美”的消费者来说,在满足“尊重感、高贵感、安全感、舒适感、愉悦感”的“五感”之外,更多了对“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知觉”的“六觉”追求。

以“五感六觉”都满足所需的内涵和形象,来表达对天的敬畏,对地的敬守,对人的敬重,也是企业发展至高无上的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视觉到嗅觉、从味觉到感觉,仰韶彩陶坊·天时的“三美”带我们领略了白酒中的美学天地,哪怕是一个酒瓶、一个标识,就已渗透出中华文化的基因,令消费者从感官上体验了新鲜、唯美、经典、高雅等丰富的感受,体会到酒不仅仅是饮品,更是艺术品,要基于美学和人文来评价和研究。就像近代文豪所说的那样——“精神品级,是酒文化的生命”,品鉴一杯美酒,品到的不仅仅是醇香,更能品味到天地山水的精华,品味到四季的流转,品味到无限追寻的和谐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