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原因是北京基本生活支出可以很低。

医保、养老、公交、地铁、公园等福利和公共资源很丰富。

我有个同学老早就有自己的房子了。虽然家里的东西都用好的,厨房博世,卫生间科勒,沙发LazyBoy,胡桃木饭桌、宜家的床。穿的也是名牌。汽车也有,长年借给别人开。

但平常生活中却抠得很。他每个月的生活开支,我觉得1000元就够了。

早上起床,刷牙洗脸、吃一个月饼(半冰箱全是月饼,日)、一根香蕉、一个鸡蛋、一杯冲泡的豆浆。

换上骑行服、骑自行车上班(自行车1万5)

中午在单位楼底下食堂吃,有食补。

下午骑车回来,小区楼下买一张山西葱油饼,扛自行车上楼。

回家后洗澡,洗衣服、晾衣服。

家里常备了几公斤炒花生米,挖出一小碗。两瓶啤酒。一个大的生辣椒,一个西红柿,一个黄瓜。有时超市买只烤鸡,撕开,分5份,一天吃一份。

吃完之后,吉他边弹边唱个把小时。倒腾一阵自行车。

然后听音乐一个小时,接着看环法、F1、Discovery,HBO剧。

喝的水是用5升的水壶去小区楼下的大饮水机上去接。1元(还是1.5元?)一壶,一次两壶,一周差不多一次。

几乎每天都是这样。

周末出去骑车,彪一趟潭柘寺,来回约80公里吧。

骑车的时候带能量水一瓶、巧克力块两个、卤牛肉半斤,鸡蛋两个、黄瓜两根。

流程是这样的,骑到戒台寺山脚下,吃1个鸡蛋、1块巧克力、1根黄瓜(爽口);然后骑到潭柘寺到山底下,吃另一个鸡蛋和巧克力和黄瓜,骑到山顶。返回途中,在戒台寺山脚有一家面馆,量大,让老板把牛肉切了,要两瓶啤酒,吃完一气骑到家。

每周末基本如此。

头发自己买的剔子,自己用卡子在镜子前剪齐平。

出门的话基本不打车,首选地铁,其次公交。

一般很少出门。

长假会在国内骑长途。最长一次从北京经山西到西安,然后自行车拆了装箱邮回来,自己坐高铁回来。

差不多隔年出国游一次。

我俩差不多个把月见一次面。两人小区对面的巫山烤鱼香辣味一条,我点小炒肉一盘、他点松仁玉米一份,啤酒若干。轮流付帐。吃完半下午自行车一起彪广场一趟。然后各自回家。有时一起彪潭柘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

再说了,即便你卖了房,拼死拼活的去小地方打拼,几年以后跟老邻居一扫听,人家屁事没干在家待着,房价翻了个跟头,比你苦哈哈拼几年挣得还多十倍,你怎么想?你不得憋屈死?

去外地发展?去外地能有什么发展?外地要是有发展,那大家都乌央乌央的往北上广深挤,难道是疯了?

能生在北京就算是投胎中了奖,直接就是easy模式,结果还混个低薪,再把房卖了,相当于把easy模式退档,非开个更有难度的重新来,是不是吃错药了?

中国的问题就是一线城市和其他城市的差距太大,医疗,教育,交通,工作机会这些都不用说了,你去三四线小县城想吃个麦当劳都没有,想买个优衣库人家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城里最热闹的那条街都没有你在北京家门口那条街繁华,你真能过的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

那么多人背井离乡跑到北京来,不就是因为北京能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么?
一转头,你却要人家把北京的房子卖掉去外地发展?外地那么好发展的话,那么多人干嘛背井离乡的跑北京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
在中国,永远是一代政策一代神,上班赚钱是发财最慢的途径,而且往往收入还跑不过通胀。而在北京,还有什么比房子,更好的资产吗?

一个北京人,1984年为了圆出国梦,卖了2环内一个四合院的房子,凑了30万,背井离乡到意大利淘金…风餐雨宿,大雨送外卖,夜半学外语,在贫民区被抢7次被打3次…辛苦节俭,如今已两鬓苍苍,30年了,终于攒下100万欧元(人民币768万)打算回国养老享受荣华!一回北京,发现当年卖掉的四合院现中介挂牌8000万,刹那间崩溃了……

这个梗至少十年以上了,我以为大家都知道。

在中国,永远是一代政策一代神,上班赚钱是发财最慢的途径,而且往往收入还跑不过通胀。而在北京,还有什么比房子,更好的资产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记:

因为卖了就买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