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与张良,是刘邦最为得力的两大谋士。在汉朝开国战争中,两人鞍前马后追随刘邦,竭忠尽智效力良多。可以说,刘邦能够战胜强敌项羽,扫灭群雄一统河山,张良与陈平的贡献不可或缺。他们两人如果少了任何一个,只怕秦末汉初的历史走向都会发生难以想象的逆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良的一生事迹广为人知,极富传奇色彩,如博浪沙刺秦、黄石公授兵法、辅佐刘邦进取关中、鸿门宴智救刘邦、下邑之谋联军破楚、功成之后急流勇退等等,早已脍炙人口,天下皆知。但陈平的智谋水平与张良在伯仲之间,业绩功劳都不次于张良,但影响力和知名度、乃至后世评价却都不如张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能体现陈平智谋水平的,莫过于荥阳之战。汉高祖四年,刘邦与项羽在荥阳会战,结果被项羽团团围困在荥阳城中,“楚军急攻,绝汉甬道”,日夜猛攻城池,汉军的粮道也被切断,韩信带领的人马在北线作战,局面也非常紧张,分身乏术,刘邦一时陷入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绝境。

张良和陈平此时都在刘邦身边,但这次陈平的表现却比张良高明得多。整个荥阳之战中,张良唯一的功劳是阻止了郦食其的“分封六国”之策,其他方面则无所作为。而陈平却表现得极为出色,可以说,如果不是陈平的妙计,楚汉之争很可能就此终结,刘邦只怕难逃此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平根据当时的形势,先后使出了环环相扣的两条计策。第一条计策是“反间计”。《史记》记载,他劝说刘邦拿出黄金四万斤,然后暗中派使者用这些黄金去收买项羽手下的一些将士,“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於楚军”,并乘机在项羽军中散布谣言,声称项羽的大将汉钟离昧等人自恃功高,想要求项羽裂土封王却不可得,于是心怀不满,有归汉之心。

一时间项羽营中流言蜚语满天飞,所谓“三人成虎”,项羽听说后,也对钟离昧等部将起了猜疑之心,开始采取防范措施,将帅失和,各怀心事,作战积极性和战斗力大为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接着陈平又使出“借刀杀人”之计,目标直指项羽手下最得力的谋士“亚父”范增。当时双方谈谈打打,一直派使者互相往来。有一次项羽的使者来到荥阳城中,陈平命人安排高等规格和盛大仪式予以接待。谁知陈平一见项羽使者的面,却故作吃惊地说:“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者”。于是立即撤去豪华酒宴,端来一些粗劣饮食草草招待一番了事。

项羽的使者回去跟项羽一说,项羽顿时对范增也起了疑心,怀疑范增跟刘邦暗中联系,从此对范增的话不再听从。范增满怀忠诚却遭猜疑,气急败坏之下“疽发背而死”。如此一来,项羽手下的谋臣武将都被陈平分化瓦解,上下离心,士气低落,刘邦乘机突围而去,逃出生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荥阳之战的始末可以看出,陈平的智谋水平不输张良。但后世对张良是一边倒的好评,对他评价却不高,如“良之术多正,平之术多谲”,“张子房青云之士,诚非陈平之伦。然汉之谋臣,良、平而已。若不共列,则馀无所附”,“权智有余,公正不足,是谓智意,陈平、韩安国是也”,都对他评价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这主要是因为张良德才兼备,而陈平德不配才。陈平为人贪财,汉朝武将曾经集体向刘邦揭发他“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而且在刘邦死后,吕后专权乱政之时,陈平身为老臣却只顾保住自己的富贵前程,“无能有所匡正,而阿意顺旨”,使得他在后世评价不高。了解更多陈平的事迹,请阅读《白话精编史记》。

参考资料:《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