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梨花风起,墙红柳绿,紫禁城又上新了。

苍翠的景山、雅致的御花园、巍峨宫阙、红墙琉璃瓦、庄严的午门……

沿着中轴线井然排列,可不就是我们的故宫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为了庆祝故宫600岁特别制作的——

2020限定版《打开故宫》全景立体书。(不是广告不是广告不是广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开后长达3米2!包括:

10个故宫宫殿建筑群;

78个精妙立体小机关;

93段历史知识;26个趣味历史故事;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手一翻,都是故事。

哪里不会点哪里,简直是行走的科普机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翻开一看,角楼出现在你的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帝“在家办公”的地方,郁郁葱葱的御花园,随处藏着的小秘密。

一本立体书,俨然成了一幅藏宝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如果认真追溯起来的话,立体书早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就已出现,只不过形式不太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隧道书《女王加冕游行》中的立体场景

当时在英国出现的立体书被叫做“偷窥书”,1843年,英国出版了一本庆祝伦敦泰晤士隧道开通的偷窥书,因书的形状和隧道非常相似,于是偷窥书从此被改名为“隧道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下夹隧道书《凡尔赛公园》

发展了这么久的立体书现在玩出什么样的花样了呢?萌ART顺着这条脉络进行了一次梳理……
虽然立体书在国内发展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做出来的内容也是很令人惊喜的。

1

《打开中国》系列

在《打开故宫》之前,有一部针对于儿童的《打开中国》立体书。

如果说《打开故宫》是针对故宫600周年特出的艺术品,那《打开中国——了不起的建筑》则是一本让孩子感受建筑魅力的科普图书。

全书一共收录了故宫、长城、莫高窟、兵马俑坑、都江堰、布达拉宫、乐山大佛、天坛八处中国古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红色的大门、狮头铺首,轻轻一拉,打开书本的新世界,打开搬进家的中国古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万里长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翻开每一页都是一座建筑。

不仅有灯光特效,每一个建筑都有一张可以抽拉的知识卡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运用抽拉、折叠、弹起、多层次多结构重合等方法,让静止的画面真正动了起来。

2

书也有气质—《历史的“场”》

每本书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气质。《历史的“场”》(吕敬人设计)是一本关于书籍设计与建设设计的书。

“书是语言的建筑”,而“建筑是空间的语言”,两者是共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书的设计紧紧围绕这个主旨,将这种联系用设计的语言物化,整本书在外观上给人一种建筑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好像把混凝土建筑抱回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穿透全书的切孔本身是目录,但外形上设计成阶梯状,随着书页的下翻,就好像人拾级而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翻阅的过程中,光透过切口,就像穿过窗户一样。通过简单的小细节强化建筑的概念,把建筑的意象灌入整本书的设计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排版上,根据书的内容进行非常规的调整。

”建筑方面,中国跟日本其实有相似的地方,实际上日本也是讲围合、内向的空间。“

提到“围合、内向的空间”,页面的排版用文字在周围进行围合,中间呈现出带窗的空白空间,越看越有建筑的内味儿了。

3

藏在书中的阿那亚

没有立体书的世界是平的。

阿那亚精神建筑立体手册》让脑海中的理想生活地,站了起来,安静地待在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体书延续了阿那亚一贯简洁的色彩风格。黑白灰的搭配,明晰的排版。在了解每座建筑的同时,更像是参加了一次展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册书中,共复刻了六座建筑,而且每一座都精雕细琢,尽全力让没去过阿那亚的人们对这个地方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在制版上,它使用了蚀刻板与刀版相结合的技术,也是目前最先进的制版工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孤独图书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孤独图书馆的外墙上方,是用玻璃砖砌成的,是插画师一块一块数出来并绘制上去的。

不光是玻璃砖,立体书中,图书馆里的每把椅子、每座书架,墙上的每个开孔,都是建筑的真实再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那亚海边礼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首座海上教堂,北戴河网红打卡地。

混凝土建筑用纯白的纸张进行表现,更有了一丝神圣的气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边居民音乐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其貌不扬的“方盒子”,但是34个拼插零件、渐变式的层层雕刻,从书的侧面就能看出这座建筑的复杂程度。

场景漂亮,脑洞也足够清奇。

1

回归童年的《哈利波特》

2020年了,还在为《哈利波特》哭泣,本狮院毕业生现在十分想回学校再感受一下魔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哈利·波特立体书: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给了将学校搬回家的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美国立体纸艺大师马修·瑞恩哈特打造的立体书。书中一共有五个立体场景,包括主城堡、塔楼、魁地奇球场、霍格莫德村和禁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各种小机关等着被发现,活点地图都可以人手一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熟悉的魁地奇球场。哈利洒在场上的汗水,和那些骑着飞天扫帚对抗的画面至今还印在脑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师小册子,翻一翻今天是让谁来上黑魔法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超过1000个小零件,20多处的互动机关、彩蛋,并且五个立体场景都要在一张底板纸上制作,是真实心动了。

2

人书合一的镜面空间

别的立体书直接打开就是一个完整的画面,但是这本书居然还需要手的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设计师渡边千夏利用镜面纸反射,让绘本形成了三维空间。

还将食物和猫融入镜面世界,和绘本以外的真实空间也可以真实对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翻了几页书,做好了一份甜点,这大概就是现实存在的“白日梦”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还有小猫咪过来参观,看样子味道应该还可以。

渡边千夏在另一本书上更加强调书中的“镜面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绘本形成了三维空间,在互动上更有体验感,也给阅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3

“有生命”的记忆材料

先来看看,一株纸做的“含羞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Morphing Matter实验室向世人展示了他们创造的这种简单有趣的变形装置。

研究者们用3D打印机在普通的打印纸上印上含有石墨烯的导电聚乳酸材料,在70℃下对它进行预处理。

这种材料具有形状记忆的特性,通电时局部温度升高,这会导致聚乳酸材料膨胀,使纸片的形状改变,温度降低后形状又能恢复,于是看到了各种变形效果。

一定要看视频!!!

不然会错过最精彩的部分!!!

在视频中,研究者演示了这种纸质变形装置的一些有趣玩法。

比如说把它变成 “纸制含羞草”或者迷你机械爪,还展示了利用这种技术制作的立体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技术的优点是用到的材料和设备都是现成的,而且也比较便宜、环保。

不太完美的一点就是,普通纸张的耐久度确实很一般,所以研究者所设想的应用主要也是艺术展示、创意交互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体书的部分看起来还是挺有趣的,同时也很魔性,也算是艺术与技术达到统一的新方法。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千钟粟

书中有马多如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