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中央高层会议重提“房住不炒”。

这句话威力极大,背后透露中央调控楼市定力不减,导致昨日地产股股价普跌。碧桂园、恒大、万科、融创无一幸免。

这说明资本市场对于楼市,并没有过分乐观,谨慎、犹豫、纠结情绪很浓。

反观深圳发生的两件事情,则表现出更加乐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件事情,人民银行深圳分行紧急严查,企业利用“房抵贷”炒房行为。

所谓“房抵贷”,即中小企业主抵押个人房产,向银行申请经营贷款。

之所以存在套利,是因为疫情之下,中小企业经营贷款有利息补贴,补贴后利率比房贷利率更低。

中小企业主是这样操作:先利用过桥资金全款买下一套房,然后抵押给银行申请经营贷,贷款下来后偿还过桥资金。

利用超低利率,完美的买下一套房。

消息一经曝光,立即引来汹涌舆论,所有人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深圳近期房价上涨的元凶。

事实更加残酷:不是近期,这就是深圳房价一直上涨的元凶。

“房抵贷”是深圳历来最为常见的“加杠杆”方式,这一次过份之处,在于利用国家贴息政策进行套利。

银行和炒房客,一个敢放款,一个敢借款。

一名银行工作人员甚至调侃道:不怕他们拿经营贷去炒房,就怕他们拿去做投资。

“房抵贷”在深圳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也绝不是只有深圳才有“房抵贷”,但深圳绝对是操作最为便利的城市。

深圳拥有全中国最便利的中小企业服务,也拥有全中国最大的影子银行。哪里有套利空间,哪里就会形成完整产业链,给普通人递上“武器”。

如果不是以“房抵贷”命名,那他的名字可能是消费贷、首付贷等。

让我们回想一下,引发深圳房价一年翻倍的2015年“330新政”——“认房不认贷”,即如果你名下有房但已还完房贷,再次购房可以首套房论处,首付从7成下降至3成。

就这样,已有房业主利用过桥资金还完房贷,或者卖房后还完房贷,进入市场寻求改善性住房,引发房价上涨,进而传导至刚需住房。

深圳是一线城市中自有住房最少的城市,新房、二手房供应量少,加上深圳市政府为降低预期,采取3年限售政策,市场中供应量进一步减少。

一旦有成规模的资金,可以便利流入楼市,房价铁定应声上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件事情是金地对债券投资者的硬气。

公司债“18金地03”发行于2018年5月28日,期限为“2+1”年,利率为5.29%。进入利率调整和回售期,金地将最后一年的利率下调至1.5%。

这就好像在说:投资者你赶紧回售吧,我有的是钱。

确实如此,金地3月底通过了110亿元额度的公司债,目前信贷宽松之下利率已大幅下降,金地真实意图在于趁机置换高利率债券。

但也不至于利率低至1.5%。

金地最新发行的3年期中票利率为3%,5年期中期票据为3.55%。因此1.5%的利率设定,仅仅是为了刺激投资者回售,投资者也不会选择以1.5%的利率继续持有。

公司债和中票,绝大部分投资者就是银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无论是深圳投机者,还是深圳房企,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相——信贷宽松之下,房地产多少将受益。

拥有超高杠杆的地产商,受到了严格监管,比如债券发行所募集资金,只能用于置换债务、补充流动资金,而不能用于买地。

从央行到银行,再从银行到个体投资者,监管逐渐减弱,投机者做多楼市。

一旦监管严查,遭遇银行抽贷,高杠杆的炒房客危机真正出现。但是有一个问题:

银行真的敢大规模抽贷吗?

同样有一个问题,房企利用公司债大规模募集资金,用于偿还债务和补充流动资金,间接上就可以利用更多自有资金用于购买土地。

真相还是残酷,信贷宽松之下,房地产必然受益。

直白一点讲:

房价还是会涨,只不过是涨幅多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