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20年前那一次会面,或许还会心有余悸,本以为是一个单独的投资人见面,却没想到推门是一屋子黑压压的人。坐在首席的那位问那个推门的年轻人,想要多少钱?

“我不需要钱。但是如果你有兴趣的话,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下阿里巴巴。”

没错,那个推门的年轻人就是马云,而那位首席就是最初给了马云最大投资的“伯乐”--孙正义。

后来,马云成为亚洲首富,开创电商帝国;日本首富孙正义由此也荣膺“投神”称号。那一次的见面会成就了日后的一个商业帝国。

据此,大家应该多少了解了这位最近质押了60%软银股票的“投资大神”的眼界。

-1-

投资“滑铁卢”

但是,孙正义,这一“投神”在2019年却接连遭遇重创。

2017年7月,软银集团首次投资WeWork,此后不断追加投资,最终成为最大股东。WeWork也一直向好发展,一度估值达470亿美元。

2019年8月,WeWork招股说明书曝光后,其商业模式等一直饱受投资者质疑。9月31号,IPO申请被撤回,估值跌至78亿美元,缩水80%,这家共享办公巨头上市夭折。而作为最大股东的软银遭到重创,甚至有可能血本无归。

如果说对于WeWork的投资,是孙正义投资生涯中的一大败笔,那么,对于Uber的投资也不可不谓是一次“滑铁卢”。

2017年,日本软银(Softbank)集团旗下愿景基金(Vision Fund)斥资约77亿美元收购了Uber的16.3%股份。

但Uber自上市以来,负面消息不断。

“裁员1200人,市值不到最高估值的一半。”

“归属公司的净亏损为11.6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82亿元),同比扩大18%。”

“连续6个季度亏损。”

2019年12月23日,外媒曝出Uber联合创始人兼前首席执行官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将出售所持的Uber全部股份,完全退出。而事实上,自11月6日以来,卡兰尼克已经抛售了绝大多数的公司持股,套现超过25亿美元。

至此,“投神”得意之作之一再次折戟。

接连两次重创,孙正义表示“我在投资的判断上出了问题,目前正在深刻地反省自己。”

-2-

阿里巴巴成“提款机”

4月13日下午,软银集团公布的2019财年(2019年4月1日-2020年3月31日)财务业绩预测显示,软银集团十五年来,出现首次财年报亏损。预测显示亏损1.35万亿日元(约125.02亿美元)。

为填补负债窟窿,孙正义自2016年始分阶段抛售阿里巴巴股票,2020年,出售140亿美元阿里股票,但这对于1730亿美元的负债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于是,3月17日,软银方面以“要约不满足交易完成条件”,撤回以30亿美元收购WeWork股份的要约。随后,被WeWork公司指控违反协议,并向法院提起诉讼。

-3-

质押60%个人股票

截至3月19日,孙正义个人直接控制的4.62亿股软银股票中,向贷款机构质押股票总数攀升至2.8亿股,股权抵押比例从2019年6月的48%升至60%。

英国金融时报表示,按照一般质押比例,孙正义最多可以从银行借到质押股票市值70%的资金,但一旦杠杆率提升至85%,银行可能会要求其追加保证金。

-4-

开展自救动作

3月13日,软银集团宣布将以5000亿日元回购至多7%股份。但并未获市场认可,同时导致其评级遭遇下调。

孙正义表示:“这一计划将是软银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股票回购,也将导致资产负债表上现金余额出现史上最大规模的增长。”

然而并没有。第一次战术回购失利。

3月23日,软银集团又动作出售近4.5万亿日元(约2899亿元人民币)资产,回购近2万亿日元(约1288亿元人民币)股份。此消息致使当日股票交易前涨18.61%。

此次事件,最终结果是怎样,疫情冲击下的市场大环境之下,孙正义是否能带领软银集团走出困境,还是未知。

但这也提醒我们,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应该合理控制负债率。即便是商业巨头,也不可避免的受此次经济冲击,故而疫情影响后的现下,企业更应该开源节流,在稳定中求发展,而并非一味求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