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有关中国职业联赛降薪的讨论非常激烈,中国足协也下发了征集减薪意见,但减薪在中国足坛似乎难以推进。4月22日,根据《东方体育日报》的报道,中超一些豪门俱乐部目前选择按兵不动,实力雄厚的他们根本就没有跟球员谈过减薪事宜,这也使得原本希望有人带头的小俱乐部也只能继续等待。

根据报道,中国足协前几天下发了征集减薪意见,倡导俱乐部一线球员、教练员们统一按照“不少于30%”的比例进行减薪。根据报道,只有部分俱乐部收到了意见书,而且此前的联赛筹备工作会也只有部分俱乐部参加。

目前,对于减薪的态度,俱乐部之间的态度也完全不同。部分中超豪门俱乐部由于资金充足,因此不屑于与球员谈减薪一事。根据分析,疫情期间减薪30%,平摊到全年也只有几个百分点,对实力雄厚的俱乐部来说影响微乎其微,因此俱乐部老板根本不愿去与球员重新谈合同。

受到冲击最大的是一些中小俱乐部,他们在中国足坛的影响力有限,而且会顾及一些事情,所以不敢带头减薪。他们原本希望豪门球队带头,但是目前看起来并不现实。大俱乐部动力不足,小球队不敢出头,这就导致中超减薪陷入了停滞之中。此前率先公开希望降薪的青岛黄海,到现在也没有动作。

中超没有球队带头减薪,中甲和中乙自然也不会出头了。中甲球队梅州客家总经理曹阳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说,足协暂时没有下达任何文件或征询球队意见。与此同时,他还表示梅州客家现在财务状况良好,没有计划对俱乐部人员薪资作出改变。

其实,中国俱乐部与国外有很大区别,他们的大部分资金于母公司。如果母公司运转正常,基本上不会影响到俱乐部,如果母公司受到冲击很大,那就不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