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于美国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威克的观念,将人类常见的思维分为了两种,其一是固化型思维模式,其二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两种思维模式的形成,取决于孩子童年时候的性格习惯养成。

小强和浩浩是同一年出生的,住在同一栋单元楼里,小区里的长辈是看着他俩长大的,平时也爱将两个孩子,摆在一起比较,得出的结论:小强长大后一定比浩浩强。

原因是浩浩“胆小”,对外界的变化似乎很难适应。

两个孩子同时学习滑板车,小强一上车就摔了跟头,但这孩子一点也不在意失败了,拍了拍身上的土,又继续尝试,从不气馁。

一个月后,他就完全掌握了技能,成了小区里骑车最棒的孩子。

而浩浩就不同了,跟小强一样初次尝试也摔了跟头的他,从此后很抗拒滑板车,不愿意再学习。还为自己找了理由:这么危险的事,万一出了意外怎么办?

疼爱浩浩的父母,听闻儿子的话也不再勉强他继续,于是浩浩就这样放弃了。

案例中,浩浩的“胆小”并不是真正的胆小,而是心理上的障碍,属于固化型的思维。

通常固化型思维的孩子,他们会将一次的失败认定为自己的能力极限,不敢开始第二次、第三次尝试。

小强则属于成长型思维的代表,他们敢于正视自己的失败,并将失败当作是一种经验,勇敢地接受失败,在不断尝试中,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起来。

拥有这类型思维的孩子,并不代表他们智力不高或是没有天赋,但这类孩子不敢于接受挑战,甚至他们会将挑战当作自己的噩梦。

在他们的认知世界中,挑战失败就等于丢脸,暴露出自己的水平不足,为了逃避现实,他们宁愿选择退缩。

正是因为这样的孩子不敢正视自己的失败,当一个有挑战的任务摆在他们眼前,他们害怕去尝试,一旦去尝试失败了,他们很容易给自己贴上失败者的标签。

在这种“消极”心态影响下,他们甚至会扩大到,自己这辈子都不会成功的想法,安于现状,大多数人都只能过着平凡的生活,很难有大出息。

成长型思维的人,并不代表他们有着“高起点”,但他们面对新挑战、新考验的时候,会非常乐于接受。

在成长型思维的孩子眼中,每一次的挑战都有了新的成长机会,哪怕是挑战失败,他们也不会否定自我。

他们会把“失败当作成功之母”,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朝着成功的目标而努力。

正是因为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一直在实际行动中进步,所以他们距离目标走得更近,长大后在工作中也能取得成就。

同样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但两种不同思维模式的孩子,其未来的成长格局都完全不一样。当然思维模式是后天养成,所以只要家长发现及时,正确引导,那么孩子的思维模式也可以转变。

培育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就需要父母传达正能量给孩子,称赞孩子的努力,鼓励孩子接受挑战,面对挫折。

今日话题:您家的孩子,是固化型思维模式还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看法

“文/豆宝奶奶(原创,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决定孩子一生成就的“天花板”并非是成绩,而是思维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胆小”只是心理上的障碍,思维方式决定孩子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长型思维和固化型思维,对于孩子成长有怎样的影响

固化型思维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长型思维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