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春,军阀孙殿英率领自己的部队以军事演习为名,将清东陵的全部守陵人员驱赶,并封锁关隘,实行禁行,为自己接下来的行动做准备。垂涎东陵许久的孙殿英,在一切准备就绪后,他目光贪婪地望着东陵,随后命令工兵用炸弹轰开东陵,之后疯狂盗取东陵陪葬品,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东陵大盗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东陵是清朝著名的皇家陵墓,这儿埋葬着清朝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等5位皇帝、并有15位皇后、136位嫔妃等诸多皇室成员,可谓阵容豪华。不过比起外部雄伟的陵墓,墓内的陪葬品才是更加吸引人的地方,单是慈禧一人的陪葬品据说就顶的上大清四年财政收入,再算上其他人的陪葬品,用一句“富可敌国”形容绝不为过。原本在清朝让位后,依旧设有旗兵、绿营兵等部队守护陵园,可随着时代的变迁,东陵最终脱离了清朝的掌控,落入到北洋军阀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殿英原本是国民党派遣过去剿灭冀东一带散匪的,但在路途经过东陵时,孙殿英看见富丽堂皇的东陵起了歹心,最终他通过一系列手段,成功进入东陵之内,整整疯狂偷盗了七天七夜才罢休。在孙殿英盗墓过程之中,乾隆的头骨给他一脚踢碎,发辫及肋骨等皆被抛置在墓门,而慈禧亦被抛尸棺外,给人撬开了嘴巴,以取口中玉珠,整个东陵一片狼藉,当消息传出来后,社会各界强烈要求严惩孙殿英,溥仪在得知东陵被盗后更是愤恨的表示:“不报此仇,誓不为人”,但孙殿英却通过行贿国民党高官的方法,逃脱了审判,之后他还得意洋洋的对人表示:“孙中山推翻了满清,我孙殿英挖满清的墓,我们一样都是革命者!”。对于清朝后人的谴责,孙殿英则表示自己是替祖宗报仇,因为他自称是明朝大将孙承宗的后代,甚至还堂而皇之的给自己辩解道;“我是给汉人报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孙殿英的这些说辞,很明显是他为自己盗墓找的蹩脚借口,倘若他真的是“为汉人报仇”,那为何把墓中财宝收为己用,而不是捐献出来呢?其次,中华民国成立以后,随着权力的交接,清皇陵也成了国家文物的一部分,哪怕清朝统治者恶贯满盈,但皇陵是属于国家所有,不属于前清皇室所有。殿英挖坟盗宝,毁坏文物的行为是赤裸裸对国家文物的破坏,是严重的犯罪行为。不过既然孙殿英的目的是盗宝,为何他又不盗取离东陵不远的明十三陵呢?这个原因咱可以好好聊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认为是明十三陵年代久远,估计早被人盗过了,价值已失去。但其实明十三陵是保存很好的,甚至到了建国后,依然只有两座墓被动过,其中之一是崇祯帝的思陵,另一座则是在吴晗、郭沫若的建议下,才把万历皇帝的定陵给挖了,所以并不存在明十三陵价值已失的说法

孙殿英不盗取明十三陵的原因一方面是明十三陵不在自己的势力范围,明十三陵距离清东陵大约160公里,那里是军阀大佬所在地,舍近求远自然是不可取的事情。另一方面是盗取明十三陵的影响比盗取东陵大太多了,孙殿英绝对不可能像盗取东陵那样安然无事。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由于孙中山先生是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口号推翻清朝的,所以社会对于满清依旧报以仇视的态度,对于孙殿英盗取清朝陵墓还真有不少人拍手叫好,但明十三陵不同,明陵是明代皇帝的陵墓,明朝是汉人政权,具有强烈的民族感情,在汉人心中的地位比满清崇高不少。孙殿英如果公然盗取明陵,那必然遭到所有汉族人的仇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最后一点则是,虽然孙殿英贪财,但他在民族大义前倒有几分出息。在抗战之时,有不少军阀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仅仅是口头抗日,而不愿意真正卖力抗日,但孙殿英在抗日前期却是真正的浴血奋战,保卫国家。在长城抗战之中,伤亡最大、打的最勇猛的正是孙殿英的部队,所以他心里对于汉人政权的明代陵墓心里多少存在着敬畏,故不敢盗取明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摸金校尉”孙殿英最终下场是怎么样呢?在解放战争之后,当解放军围攻河南汤阴,孙殿英被刘伯承打败俘虏了,但鉴于他在抗战前期的功劳,刘伯承亲自释放了他,不过最终因为吸毒导致患多种病症的东陵大盗孙殿英还是病重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