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衣哥朱之文大门被踹的事件令人气愤。

很多人说:他们村里的人太坏了,都是些自私自利的人。

事实上人们忽略了一个事实:人怕出名猪怕壮是古训。

之所以是古训,便有它普遍存在的事实作为根据。

人最不服气的不是比自己强的人过得比自己好,而是不如自己的人却比自己强很多。

而况,国人向来不患寡而患不均,要穷一起穷,他便没有什么都可说。

朱之文成名之后打破了这种平衡,他心里便生出了恨意:凭什么他比我有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恨人有,笑人无。

仇富和嫌贫爱富大抵如此。

不但朱之文的相亲如此,其实人性的弱点也是如此。

朱之文作为草根通过星光大道实现了人生逆袭,但这样的经历在曾与他平起平坐的村民眼里,来得太快了,他们一时难以接受。而且随着成名,朱之文成为他们望尘莫及的有钱人,这让很多人心里不舒服,想方设法从他身上拿走一些东西,以满足自己不平衡的心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给自己的行为找了一个理所当然的借口:他是我们村民捧出来的。

这样,便能理直气壮地去跟朱之文要钱。

这种行为里,充斥着羡慕嫉妒恨的情绪。

修路、每人给一万块钱买车大衣哥这些付出不但得不到应有的感恩之心,反而会使他们的恨意加重。

凭什么跟我们一样的他突然这么有钱?

活该他有钱,拿点出来也比我们强。

你强你活该,我所我有理。

这是从村民视角看此事的结果。

从大衣哥视角来分析此事,大衣哥也有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富贵不还乡。

古训和民谚总是有很深刻的道理的。

朱之文错就错在苟富贵之后衣锦还乡,成名之后的他还想过以前的生活,这种想法本身就有问题。

当他有钱之后,他就不再是以前的朱之文,他和村民也就无法平等了,他的有名又有钱打破了之前大家都一样的平衡,名利双收的他成为村民眼里的异类,势必会受人排挤。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富在深山有远亲不是因为有钱带来了亲情,而是有钱之后麻烦也就多了。

能者多劳和有钱多花如出一辙。尤其朱之文不但有钱还有名,你不花钱谁花钱?谁让你那么有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怕出名猪怕壮就是这个道理。

富贵不还乡,还乡必心伤。富贵是对自己的一种愉悦,但对别人来说是一种不爽:都是泥腿子,我也一样努力,凭啥他就发达了呢?

这种暗戳戳的心态谁也有,只不过有的人变相地进行了表达——要钱获利,不让我得到好处我就踹门,你朱之文有钱又怎样?以前你还不如我呢!

朱之文想过回以前的日子本身就是一种奢望,当他有名有利之后,他已经不是之前的朱之文了,他应该过得是适合他自己身份的生活——离开村里,这样避免因为他的存在给别人心里添堵。

人穷便穷了,但不要去提醒他的穷,朱之文留在村里相当于时刻在提醒村民:你们太穷了。这样大家伙心里怎能舒服?

朱之文倒不如从一开始就一毛不拔,爱谁谁,愿意怎么评价随他们。

斗米养恩,担米养仇。谁也不该谁不欠谁,因为朱之文有名又有钱,他被自己的好名声绑架了。

想让我们说好,就拿钱出来。

他拿了,但一样也没落下好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生活中会有一种常态,一群同学聚餐,买单的大部分都是相对有钱的人,大家会觉得心安理得;如果买单的是最困难的那一个,大家心里会很不舒服。

这中间的道理值得深思。

大衣哥的遭遇并不稀奇,那么有钱,拿点出来又何妨?

衣锦还乡本身包含着一种虚荣心,富贵莫还乡,倒不如远离乐得个自在,也比在那些熟识的人的窥视下生活强。

朱之文,真的该搬家了,农耕生活已经不适合你了。

元芳你怎么看?感谢各位的支持,欢迎各位看官留下自己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