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提起“王汉伦”这个名字,绝大多数人会感觉很陌生,或许以为这是一个什么港台言情剧中的小鲜肉姓名,事实上,在九十多年前,这可是一个红遍上海滩的女明星。

王汉伦,本不姓王,她祖籍苏州,1903年出生于上海一个绅商之家,原名彭棋士。科举不第的父亲希望她成为一名大家闺秀,将她送入上海一家颇有名气的教会学校读书。可惜疼爱她的父亲却早早病逝,彭棋士只能由早已成年的哥哥嫂嫂抚养。

到了彭棋士16岁那年,哥哥嫂嫂却告诉她一个噩梦般的消息:哥嫂已经作主,把她许配给了东北一个煤矿的督办,叫她辍学回家,择日完婚。

彭棋士万万难以接受这样的安排,但她当时只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女学生,无可奈何之下,只得接受了这样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嫁到辽宁之后,她才发现自己上当了——丈夫不仅为人粗俗,而且常与一个日本女人鬼混,甚至有帮日本人做事的卖国行为,与彭棋士经常发生矛盾。没过多久,终于闹到离婚的地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离婚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很不堪的事,但彭棋士还是毅然决然走出了这一步。

带着丈夫扔给她的300元“赡养费”回到上海,彭棋士无法再忍受兄嫂的冷嘲热讽,决心自己养活自己。她先是在虹口小学当教员,但因薪资过于微薄,不久又转做一间洋行的打字员。

1923年,彭棋士经洋行一位参股电影公司的同事介绍,前往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应聘演员职位。导演张石川在面试时认为她不仅容貌秀丽,而且有一种浑然天成的贵妇人气质,而且具备一定的表演天分,当场便与她签约。

彭棋士得知这份工作除每月可获20元津贴之外,每拍一部片子还能得500元酬劳,自然喜不自胜,当即辞却了洋行的工作。不料哥嫂却对她去做“丢人现眼、辱没门庭的戏子”大为不满,极力阻挠。彭棋士一怒之下,宣布与哥哥脱离关系,并改名为“王汉伦”,立志自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处女作《孤儿救祖记》中,王汉伦即担纲女主角,饰演寡妇余蔚如。完全没学过什么表演理论的她,完全靠自己的悟性与真实自然的表演将这个角色演绎得入木三分,给观众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观演体验。影片一经上映即引起轰动,王汉伦由此成为国产电影史上首位公认的女明星。

此后,她又先后在《玉梨魂》、《弃妇》、《好寡妇》等多部影片中饰演备受命运折磨又失去丈夫的女性角色,每一部均大获好评,甚至在南洋一带也广受欢迎,从此成为电影圈中无人不知的“寡妇专业户”。

1926年,王汉伦跳槽到天一影片公司,与刚入影坛即已名声大噪的后起之秀胡蝶同为主演,票房再度大卖。虽然胡蝶风头一时无两,但她对演技非常成熟的王汉伦却非常尊敬,称其为“老大姐”。其实,王汉伦当时也才23岁,但胡蝶刚18岁,确实比王小了5岁。

眼看着自己出演的影片一部比一部红火,既叫好又叫座,可是王汉伦却发现一个问题:自己的收入为啥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提升呢?苦想良久,她下定决心:只有自己做老板,才能真正拥有收入分配权。

于是,25岁的王汉伦毅然成立了“汉伦影片公司”,希望在越来越庞大的中国电影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证明,她的这一决定是非常正确的。1929年公司成立之后,首部开拍的影片《盲目的爱情》就一鸣惊人。为了进一步打开市场,王汉伦亲自带着影片到全国各地片场去做巡回放映,而且与观众进行互动,每一次这样的活动都在当地引起轰动。

王汉伦开办的影片公司仅靠这一部片子就收获了她之前无法想象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然而,令人都难以置信的是,就在《盲目的爱情》上映两年之后,汉伦影片公司正如日中天之时,王汉伦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退出电影圈,进军商业领域。

不做最擅长的电影去干什么呢?原来王汉伦有了新的兴趣和目标,那就是美容业。她在上海霞飞路一带开办了中国最早的一家美容院,踌躇满志的开辟新的事业天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3年7月,已离婚十多年的王汉伦再度走进婚姻殿堂,这次出现在她生命中的男人名叫王季欢,认识五个星期即向王汉伦求婚。当时王汉伦已经30岁,并没有多加审择就答应与他结婚。

万万想不到的是,婚后王汉伦就发现,这个王季欢竟然存心不良,不仅骗了她的钱财,而且一喝酒就发疯,甚至做出逼迫王汉伦吃他的脚垢鼻涕等物的变态之举。王汉伦自然无法忍受,不久就与其离婚。

经历了前后两次不幸的婚姻,王汉伦经常自嘲“戏如人生”——演了那么多寡妇和弃妇的戏,没想到现实中自己真的屡屡被男人作弄。自此以后,王汉伦再也没动过结婚的念头,一直单身到她去世。

除了婚姻上的挫折,美容院的经营也远不如预期中那般顺利,不仅经常遭到地痞流氓的敲诈,而且到了1937年抗战爆发上海沦陷之后,美容院再也无法维持下去,只得关门大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风光无限的王汉伦在这段不堪回首的岁月里极为落魄,手中的积蓄已经花光了,竟沦落到变卖衣物家具勉强生存下来的地步。

1945年抗战胜利,苦苦支撑了八年的王汉伦打算回电影圈谋一份差事,却被影业公司老板一句“年老色衰”断绝了门路,也伤透了心。

直到全国解放后,王汉伦才在上影厂找到了重登银幕的机会,但由于时代巨变,她已经无法跟上节奏,仅在两三部影片中出演过戏份极少的配角。

1978年8月,王汉伦在上海一家医院孤独离世,享年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