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干载寺,少室一房山。禅悦偶重叩,秋岩此乍攀。树姿纷绮绣,涧响静潺湲。却见来时路,轘辕云外关”。这是清代乾隆皇帝为少林寺写下的名诗,寥寥数句便将这座古朴厚重的古刹描绘得形神兼备,令人心生向往。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区,是中国功夫的发源地,也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向来都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一说,少林寺也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年古刹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当时印度佛陀跋陀不远万里,走过西域诸国来到北魏国都平城,为孝文帝讲授《十地》佛经,深受孝文帝敬信,孝文帝拓跋宏为了安顿跋陀,因其喜欢幽静的环境,特地为他在嵩山的少室山下建造了少林寺,开凿云冈石窟,供其传法,跋陀也成为了少林寺首位住持。

在南北朝时期,跋陀的弟子遍布大江南北,许多名僧都曾跟随跋陀习经学禅,听过跋陀讲经布道的更是数不胜数。

少林寺自建造之日起,便是各地学佛者心目中的圣地,在时间长河中,少林寺走过历朝历代,经历过风风雨雨与时代变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德三年时,北周武帝下令禁止佛教流传,少林寺毁坏严重,史称“北周武帝灭佛”。少林寺在极短的时间内一度没落,但很快,随着时代变换,到隋朝时,由于隋文帝崇尚佛教,对少林寺大加赏赐,少林寺瞬时变为拥有庞大资产和百顷良田的大寺院。

到了唐朝,十三和尚因功受赏,不仅得到了唐太宗千顷良田的赏赐,还被赐名为“僧兵”,自从少林寺名扬天下,“天下第一名刹”人人皆知。

明朝时期,少林僧侣为沿海地区抵抗倭寇入侵立下汗马功劳,官府大加赏赐,为其大规模修整寺院,随后,少林僧人多次被明朝政府征召参与战事,僧人们在期间屡建功勋,朝廷因此多次为少林寺修殿立坊树碑,少林功夫也在中国武术届成为权威。

在风风雨雨中,这座古刹已经走过了千余个春秋,古朴、厚重、深远、神圣,是人们对它的记忆,而这座古刹,却在一位新主持的到来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业之路

释永信,俗名为刘应成,1965年9月出生于安徽阜阳,在16岁时,父母依照释永信的意愿将他送到了嵩山少林寺拜方丈释行正为师,在国内各所名寺拜访参学后,释永信在1984年回到少林寺协助释行正处理寺内日常事务。

到了1999年,释永信升为少林寺方丈,他是自少林寺创办以来,最年轻、最世俗的一位方丈。就此,少林寺在这位新主持的带领下,迈向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释永信以商业化形式,将少林寺逐步带入了市场经济之中。

在升为方丈后,除了积极协助周边政府对少林寺周围进行拆迁工作,释永信同时为少林寺景区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了人类文化遗产项目。

紧接着,释永信展开了少林寺的公益巡演,大力支持孤儿院与贫苦农家,此举也受到许多佛家弟子的支持,自古以来,每每在战争困难时期,少林寺都是无辜百姓借以遮风挡雨的所在。

但是事情逐渐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释永信注册了多个以少林寺为名号的公司,并借此成立集团,与此同时,释永信也改变了以往少林寺接收徒弟的规矩,先后收留了许多名流人物为徒弟,此举一出,议论纷纷,舆情急转直下,许多人对此发出质疑,甚至有许多严厉的声音发出,谴责释永信“毁了”少林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究竟是功是过

心经中所说的“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恐怕已不是释永信带领的少林寺所追求的境界,现在的少林寺已经完完全全成为了一个商业项目,承载了许多市场活动。

释永信将少林寺当成了一个市场项目进行推广,他先后在世界各地购置土地兴建少林寺,意图让少林寺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但是这建造出来的少林寺,只得其形,何尝能保留其神呢?

曾经,少林寺作为天下武功集大成之处,僧人们念经习武,念的是清心佛经,习的是防身之术,一招一式,皆是功夫,并不是只供观赏的花拳绣腿。

而自释永信将少林寺功夫搬上舞台后,少林功夫渐渐失去其实用性,只余观赏性,仅为视觉效果服务,不再是拳拳到肉的少林功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前,少林寺是清净之地,这里与世无争,不问世间纷扰,追求六根清净,四大皆空,收留的多为无家可归或是看破红尘之人,讲的是戒律清规,僧人要遵守的规则多而繁复,比如不得随意外出、不得杀生、不得喝酒、不得说谎等,是修身、修心的所在。

但是释永信的所作所为却将这里变为了一个热闹的、红火的居处,名流人物汇集于此,许多演员明星都曾到此走穴游玩,可是,在释永信与其信徒的经营下,在他们注入所谓的新鲜血液后,少林寺真的“活”了吗?

释永信采取的商业化方式,究竟为少林寺做出了什么贡献呢?在物质层面上,释永信确实贡献了许多,做出了许多成果,在他的经营下,僧人们的生活环境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实际上,僧人在此已经不再是传统意味中那个看破红尘,六根清净的群体,而是与每一个按部就班、工作生活的都市人一样,只是他们的工作,是剃去头发,扮演僧人,他们住的少林寺,是员工宿舍。一个少林寺背后的花销是极大地,若不顺应商业潮流,恐怕难以为继。

也许我们更该思考,古时穷困潦倒,失去生活希望的人可以走进少林寺,从此不问世事,求佛问道,他们有退路,有归宿。但是今人若是想从这纷扰红尘中退出,恐怕已经无处可去了,毕竟很有可能在他敲响少林寺大门时,开门的僧人会回应他的是“对不起,我们没到营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