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9月18日,日军贼喊捉贼,栽赃陷害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袭击日守各队,对中国军队悍然发起袭击,制造“918事变”,此后中国陷入了14年的艰苦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前,日本早已进行现代化改革,步入了工业时代,相比之下中国还未摆脱农业时代,两者的实力差距可谓巨大,尤其是空军实力方面,中国的空军才刚刚起步,而日本空军则已经发展了许久,在空军方面的力量悬殊使得日本狂妄的宣传:大日本神圣领空不可入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抗战前期,日本几乎是一路畅通无阻的打下来,长城战役、平津作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等战役,中国都遭遇了惨重失败,这样的局面令不少人产生了悲观情绪,产生了放弃抵抗的心理。为了鼓舞全国人民的士气挽回颓势,中国军方决定策划一次行动来打击日本的嚣张气焰,也让国际社会知道中国还没有放弃,依旧继续抵抗。打击敌人最有效的方式,那就是在敌人最自信的点击败他,而日本最自信的正是其空军,故中国空军决定对日本本土进行一次军事行动——空袭日本!

以当时中日空军力量之悬殊,想要真正对日本进行一次大规模空袭行动那是不可能的,一飞机数量不足,二来飞行员没有这么多,所以军方决定派遣2架飞机执行作战计划。此次行动原定是由美国驾驶员执行的,由于危险度极高,所以美军向国民政府要价每位飞行员10万美元,后来国军飞行员听说后,为了给国家省钱下来支援抗战,便主动要求承担任务,执行任务的两名英雄飞行员名字分别是——徐焕升、佟彦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5月19日,徐焕升、佟彦博两名国军飞行员驾驶着B-10轰炸机向日本本土飞起,B-10轰炸机可携带1025 公斤的炸弹,最大时速为343千米,最高飞行高度为7300米、最大航程为1900公里,足够胜任此次任务。不过,此次空袭并未携带任何炸弹,而是郭沫若编写的《告日本士兵书》、《告日本全体劳动者书》、《告日本国民书》、《告日本工人书》、《告日本农民大众书》、《告日本工商者书》等宣传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为什么轰炸机上不携带炸弹给予日本真正的打击,而是携带宣传单呢?一方面是中国轰炸机缺乏,当时中国空军拥有的轰炸机中,德制He111A0完全就是劣质品,而苏制的SB轰炸机虽然性能好,但是航程不行,在千挑万选之后,才选到了这两架美国制造的B-10轰炸机;另一方面,哪怕携带炸弹对日本进行轰炸,其实战意义也不大,倒不如携带反战宣传单过去,不仅证明中国空军拥有轰炸日本本土的能力,还可以增加日本国内的反战情绪,而且路程遥远,如果真的携带炸弹了,哪怕是B-10轰炸机恐怕也无法返航了,这样不仅会损失两架轰炸机,还会损失两名精英飞行员,可谓得不偿失,因此抛洒大量传单已经是在当时技术能力下,将“空袭”影响力最大化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当飞机抵达日本长崎上空时,两名飞行员把那些捆扎好的“纸弹“松了绑,从空中向下投放,让这些“炸弹”如天女散花一般飘落在长崎上空,随后双架轰炸机以长崎为起点,向北做大圆弧飞行,于3时45分到达福冈上空,再次撒下传单。4时32分,再飞至北九州上空,将剩余传单全部投放。宣传单上用日语写了很多反战语录和对日本侵略者发出的严正警告,比如:

“日本国民诸君:

老早从昭和六年,贵国军阀就对人民这样宣传:“满洲是日本的生命线,只要满洲到手,就民富国强。”可是,占领满洲,今已七年,在这七年之间,除了军部的巨头做了大官,成了暴发户以外,日本人民得到些什么呢?只有沉重的捐税,昂贵的物价,贫困与饥饿,疾病和死亡罢了。

中华民国全国民众 ”

“尔再不训,则百万传单将一变而为千吨炸弹。尔再戒之。”

这也是日本有史以来第一次被外国飞机轰炸袭击,此次“纸片轰炸”不仅打破了日本领空不可侵犯的狂妄,给予了日本军方一个大耳光!更是鼓舞了许多抗战军民,可谓十足解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两名飞行员成功执行任务回来后,中共中央和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代表周恩来、陈绍禹、吴玉章、罗炳辉等还亲自来到机场迎接,对凯旋的中国空军人员进行慰问,并敬献锦旗一面,上面书写着八个大字:“德威并用,智勇双全”。中外媒体更是纷纷报道此次“空袭”,美国《生活》杂志更赞扬担任这次“纸片轰炸”行动的队长徐焕升是先于美军轰炸日本本土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