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爱因斯坦推测引力波的存在,但却认为引力波无法检测到。

这是一个小小的推断失误。只因为当时的科学技术和现在相比已经天差地别,爱因斯坦也没有想到我们科学家有技术手段侦测到引力波。如果,爱因斯坦活到现在,估计他还有更多的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感知宇宙,从“看”到“听”

一,感知宇宙,从“看”到“听”

人有“五感”,分别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视觉是光线进入人眼,被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捕获,并产生神经冲动输入大脑的视觉处理中心,被大脑解析后,产生了视觉。我们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原因在于视觉中枢处理后的图像和物体本身有差异。

在发现引力波之前,我们观测宇宙的手段主要是收集宇宙辐射(可见光、微波、中微子等等),这和我们视觉机制是一致的。从古至今,科学家们都是以“看”来感知天文,我们并不能用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感知外太空中的种种。而且对于地球所有生物来讲,这个时间应该可以提前到5亿多年前第一对眼睛出现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觉是物体振动(波动)传入耳蜗,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再传递到大脑皮层听觉处理中心形成感觉。总之,听觉是对震动(波动)的感知。

因此可以说引力波是被我们“听”到的。

注:我们耳朵听不见引力的波动,听觉只能让我们感知一定范围频率的震动,如次声波和超声波,我们耳朵接受了,但并不形成听觉。

二,引力波,降维处理,视觉化

二,引力波,降维处理,视觉化

我们人总喜欢把东西视觉化,呈现出来,这样看起来更直观一些。更确切地说,这是让我们的大脑理解能力有限的表现。大脑把事物二维或三维化加以理解,也说明了大脑的能力范围。

因此,为了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引力波,很有必要降维处理宇宙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能感知到的宇宙实际上应该包括三维空间和时间线,也就是四维空间——时空。

为了让引力波更好地被大家理解做了这样一些处理:1,时空平面化;2,仅考虑引力波相关的时间线。这样处理之后(如上图),我们的大脑就能够理解其中部分的信息了。

将引力波三维化后,我们发现,引力波是可以被测量的了。

光传播的速度恒定。如果时空没有波动那么上图中,光来回线段AB的时间为T1;若果时空有波动,那么光来回线段AB的时间为T2;当T2大于T1时,则证明了时空确实有波动,根据测量数据,利用数学知识可以构建更加精细的模型。

三,我们生活在崎岖的宇宙空间中

三,我们生活在崎岖的宇宙空间中

引力波已经被证明确实存在。我们发现我们感知到的世界又变了形。我不由感慨;“眼见为虚,呈现在我们大脑中的视觉图像一部分真实一部分虚假!大脑想让我们看到什么,我们就看到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是球形的,甚至了解到宇宙中更多的规律。但是,此前我们认为宇宙时空是平整的,这和古人又有什么区别?

现在我们认识到时空并不是平整的,而是充满了崎岖!或许,有一天我们乘着“船”,向着宇宙一个方向前行,最后又回到了原点!我们活在时空这个“二维”的纸面上,却无法跳出,细思极恐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虫洞或许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就算我们进入虫洞而不自知,因为虫洞的四壁亦是我们认为的“二维”时空。

黑洞就如时空的深渊,它是时空的“终结者”,时空在黑洞作用下转化成了“混沌鸿蒙”!

引力波的发现将让我们“听”见不一样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