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是处于何种规模的企业,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圣商通过观察发现,不少企业的企业文化只是一句空喊的口号,却没有付诸实践。圣商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精神食粮。因此,圣商希望企业践行知行合一,让企业文化真正发挥它应有的效果。

企业文化让企业更有效管理员工

如果说工资和奖金是给予员工的物质奖励,那么圣商觉得,企业文化就应该是精神激励。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衡量的话,工资和奖金处于较低的层级,企业文化则在较高的位置。当工资已经能基本满足员工的需求之后,他在这家公司所追求的就不仅仅是金钱方面的内容了,更要有精神层面的满足,企业文化就恰好满足了这方面的需要。

圣商认为,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能够满足员工精神层面的需要,更能让企业有效管理员工,让大家劲往一处使。三国时期,刘备身边聚集了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一群忠心耿耿的能人,并在他还处于没落时期就紧紧跟随。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刘备建立起了“兴复汉室”的目标,将忠义和仁义摆在最前的企业文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因此,企业在制定企业文化时,应该将企业的长远目标和员工的精神需求二者相结合,这样制定出来的企业文化,自然能得到大家的肯定,与企业共同奋斗。

企业文化不应该是空喊的口号

我们最常见到的企业文化,就是打印了一堆贴纸,上面印着口号,然后贴到办公室的墙面上,一些企业家觉得这样就有了自己的企业文化。但在圣商看来,这实际上只是最低等级的标准,那些挂在墙上的口号,员工连看都未必会看,它只是一句空喊的口号。

还有一些企业,要员工牢记并能背诵出企业文化的内容和口号,然后会有行政的人员定期抽查结果。这种情况下,员工往往只是脑子里有企业文化内容,但并不真的理解,也不知道要怎么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它仍然只是一句空喊的口号。

圣商发现,那些践行了企业文化的员工,都是在实际工作中,能将企业文化和工作内容结合的。比如客户至上,真诚服务等等,达到这个标准,才能说企业文化起到了效果。

而如果能达到完全理解企业文化,并能对企业文化举一反三,在心中有了深深刻画的境界,那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对每一项工作任务都能用企业文化去评判,让企业文化的效果最大化。

我们常见的企业文化,大多是精神层面的内容,却不会给员工以实质性的指导意见。就像每个人都知道应该要善良,却不知道如何善良,那善良就只是空谈。

所以,圣商认为,优秀的企业文化一定是具有实际指导性内容的。比如“建立高效、坦诚的反馈机制”,“用事实而不是争论来捍卫观点”,“按照员工带来的价值讨论薪水”,“组织团队首先考虑未来”等等,不仅是围绕着简单的精神属性,更有实际操作的参考,才是企业应该制定的方向。

有些企业家认为企业文化并不重要,圣商认为这是错误的想法。在圣商看来,企业文化不仅要做,更应该趁早建立,才能在员工心中播下种子。那些成功的圣商合作伙伴,无一例外是拥有优秀企业文化的,这也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