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赛季广州恒大成功冲超,在随后恒大的中场先后引入了孔卡,迪亚曼蒂,高拉特三位核心球员。在这期间恒大也赢得了2013,2015两个赛季的亚冠冠军。那么,从恒大三位核心球员的转换中,我们可以看出怎样的变化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恒大的孔卡时期:李章洙和里皮对孔卡的使用,体现了两位主帅完全不同的战术高度

虽然孔卡在恒大的岁月,恒大经历了从李指导到里指导的转变,但同一个孔卡,两位主帅却有不同的玩法。在李章洙时期,恒大基本属于“前4后7”的组合,除了郜林之外,其余的本土球员基本很难参与进攻。孔卡等外援更是几乎不参与防守。因此在比赛中恒大虽然攻势很足,但三条线之间彼此区域划分分明,不少球迷甚至认为球队有一种割裂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李章洙不同的是,在里皮的战术板上其实一直都没有专职前腰的位置。里皮出任恒大主帅之后,对于全队的要求都是全攻全守,作为意大利教练的他对防守的要求自然很高,“即便是齐达内也必须参与回防”。因此,在里皮时期,恒大虽然仍然以孔卡为核心,但全队的跑动更灵活,且孔卡也被里皮逐步改造成BTB的球员。在恒大4-1大胜柏太阳神的比赛中,孔卡先是打入一脚世界波,紧接着在回防时又在门线上完成围。但孔卡这样需要脚下球,移动速度不足的球员很难达到里皮预想的高度。2014年孔卡离队,既是一种突然,其实也是里皮战术变革的必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4年迪亚曼蒂到来:这是一次必要,却有些激进的改革

2014年孔卡离队,意大利国脚迪亚曼蒂抵达中国加盟广州恒大。迪亚曼蒂换孔卡,站在今天的角度上看并不算成功,但对于在2012-13赛季已经拿下中超全满贯的恒大来说,这样的变革显然是必要的。对于里皮来说,这样的主动变革既需要野心,也需要勇气。

和孔卡喜欢把球控制在脚下不同,迪亚曼蒂在场上不但跑位更飘忽,同时也要求队友们提前跑动,对传球和跑动有一定的预判性。里皮此举如果成功了,中国本土球员的无球跑动能力就会有更强的提高。但由于迪亚曼蒂受制于自己的年龄,他的跑动能力,发挥的稳定系数已经有了极大的削弱,加上2014赛季的广州恒大因为冬训不系统,在体能储备上和2013赛季有极大的区别。因此恒大在2014赛季的整体表现只能说差强人意,虽然保住了联赛冠军,但亚冠和足协杯都出局了。但里皮在2013赛季球队达到上限的情况下期待突破“天花板”这次尝试,无论如何不应该被苛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引入高拉特:一个优秀的“9号半”,一次渐进式的变革

在迪亚曼蒂离队之后,顶替迪亚曼蒂的并不是一个孔卡式的古典前腰,而是巴西外援高拉特。从球员特点来看,高拉特是控球加强版的托蒂型球员。虽然在一脚传球的能力上高拉特比托蒂不可比,但高拉特是既可以控球,又可以在必要的时候一脚传球。在技术全面性上远胜过孔卡。一个优秀的“9号半”球员既可以让中国球员有所提高,同时也避免了孔卡同质化的外援容易被对方盯防的弱点。2015赛季恒大最终能够夺取亚冠冠军,高拉特的发挥至关重要。在恒大战胜首尔FC,淘汰城南FC的两战中,高拉特的发挥都至关重要。而后续引入真正的BTB核心保利尼奥,更是让恒大中场的控制力,冲击力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从恒大的三位中场核心变革中,我们可以看到恒大从李指导到里指导战术上的变化,也能够窥见里皮当年的野心和构想。当然,由于主观和客观的种种因素,2014赛季恒大的表现不算太好,里皮和意大利团队在2015赛季甚至没有等到恒大完成渐进式变革的时刻,这的确是让人有些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