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史载,古人下毒之说比比皆是,《魏说》中说匈奴宇文莫槐:秋收乌头为毒药,以射禽兽。乌头是一种植物,可以让人致幻,一开始古人制造的毒都是来源植物,在毒史上较为出名的还有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鸠可能是一种灭绝的鸟类,不过在春秋时期较为流行的是鸠酒,据说用鸠的羽毛泡酒,可“入五脏,烂杀人”,这些毒药千奇百怪,但是宋代以后,千古奇毒鹤顶红一统江湖,根据《天功开物》记载:立者必于上风十余丈外,下风所近,草木皆死。听起来可怕异常。

鹤顶红,常常都被认为是丹顶鹤头上那一抹艳红,从在古人朴素的眼中,越是鲜艳的东西,往往越危险,“丹顶”就被认为是一种剧毒物质,一旦入口,便能置人于死地,据说皇帝在处死大臣的时候,赐酒中就是放入了“丹毒”,这跟鸠酒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这种说法毫无根据,丹顶鹤体态优美,鸣声如笛,富有音韵,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喜爱,唐朝时期描写丹顶鹤的诗词很多,白居易在《池鹤》中说:“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薛能、张贲也都为丹顶鹤作诗,可见古人都非常喜欢丹顶鹤,在殷商时期,丹顶鹤的形象就被制成了青铜器,它被冠于“湿地之神”,又是长寿的象征,古代一品文官的官服上就是刺丹顶鹤,因此也被称为“一品鸟”,拥有很高的地位,所以鹤顶红不可能起源丹顶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何况丹顶鹤的幼鸟是没有“丹顶”的,只有成年之后,“丹顶”才会出现,这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分泌激素作用的结果,而且“丹顶”会随着丹顶鹤身体状态而改变,死亡时,“丹顶”就会渐渐褪色。

关于鹤顶红的记载,在宋代以前其实是没有史料的,在宋代才开始出现丹顶鹤这种说法,在武侠小说《水浒传》当中,就描写了用丹顶鹤下毒,最为著名的人物就是潘金莲毒杀武大郎的桥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句“大郎,该吃药”的台词是人人皆知,潘金莲喂给武大郎的就是鹤顶红,但看过《水浒传》的也都知道,潘金莲用的应该是砒霜,为什么又成了鹤顶红呢?其实鹤顶红是砒霜的一种雅称。

鹤顶红一般指的是红砒,又叫红信石,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加工以后就成了砒霜,若是精炼提纯就是白色,而粗糙不加工的红信石就显红色,所以叫鹤顶红,这种红砒毒性比起白色的砒霜要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砒霜比起其它的毒要强得多,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砒乃大热大毒之药,而砒霜之毒尤烈,雀鼠食少许即死,猫食鼠雀亦殆,人服至一钱许亦死,虽钩吻、射罔之力不过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砒霜不仅仅毒性强,而且价格低廉,流通千家万户,不仅仅是潘金莲,就连慈禧毒死光绪用的也是砒霜,而且就连小孩子都听过,所以才号称万毒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