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5年,拿破仑与第三次反法同盟作战,奥、俄联军大败。拿破仑乘胜追击奥、俄联军至奥斯特里茨。

这时,年轻的沙皇亚历山大为了阻击乃至战胜拿破仑,迅速集结自己的精锐部队近卫军及其他部队。近卫军等增援部队到达后,亚历山大自认为实力已超过拿破仑,具备了战胜拿破仑的战机,就准备进攻拿破仑。

一、联军内部,意见不一,沙皇主战。

关于下一步的作战行动,联军内部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六十岁的俄军名将、联军总司令库图佐夫认为,法军实力强大,应暂时避战,以等待其他援军的到来。如果法军进攻,联军就继续进行战略撤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年轻气盛的联军参谋长魏洛特则认为,拿破仑惯于声东击西、虚张声势,以迷惑对手。实际上,法军早已疲惫不堪,战斗力大大减弱了。为此,联军应在数量上已远远超过法军的情况下,立即转入对法军的进攻。

沙皇亚历山大旗帜鲜明地支持魏洛特的建议,反对库图佐夫的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示之以弱,麻痹敌军,寻机歼敌。

联军在为进攻拿破仑争论不休时,拿破仑也在密切地关注着联军。他明白,联军的兵力已远多于自己,这是不争的事实。可是,当他得知联军内部的争论后,顾虑打消了,并随即决定:示之以弱,麻痹敌军;寻找战机,消灭敌人。

于是,拿破仑开始了行动。首先,他命令法军从部分前沿阵地后撤,做出被迫退兵的样子;并故意散布法军兵力不足,需要收缩战线的流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拿破仑派他的侍卫长萨瓦里将军打着休战旗,前往联军司令部,向年轻的沙皇亚历山大递交国书,建议休战,要求与俄军讲和,并请亚历山大派出代表进行谈判。

亚历山大一见拿破仑要求讲和,认为拿破仑害怕了,歼灭拿破仑的最好时机到来了。虽然库图佐夫竭力否定他的判断,但亚历山大不予理睬。

随之,亚历山大安派自己的侍卫长道戈柯夫公爵回访拿破仑,进行象征性的谈判。临行前,亚历山大密嘱道戈柯夫公爵,切实注意观察拿破仑的真实情况。

拿破仑在会见道戈柯夫公爵时,为了制造假象,进一步欺骗对手,就有意识地遮掩自己装出的“疲惫不堪”的精神状态,同时故意摆出大国皇帝的样子,已表示自己不能丢失尊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谈过程中,他巧妙地回绝了沙皇使者的一些要求。既坚持了不能放弃已经占领的地域的立场,又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做出了一定的让步。

会谈之后,沙皇使者道戈柯夫公爵立即向亚历山大汇报了他看到的一切情况。他认为拿破仑已经外强中干。尤其是,当亚历山大听到拿破仑表现出的信心不足和胆怯的状态时,年轻的沙皇非常高兴,他好像已经看到了胜利。

接着,俄、奥两国皇帝商议后决定,立即向“正在退却的、削弱了的拿破仑军队”进攻。

三、夺占高地,全力围攻,赢得胜利。

1805年12月2日,在奥斯特里茨村以西、维也纳以北的普拉岑高地周围,双方展开了大会战。这,就是拿破仑战争生涯中最著名的一次会战——奥斯特里茨会战。

拂晓前,俄、奥联军开始进攻时,拿破仑在望远镜里密切地注视着敌军的动向。当他发现普拉岑高地上俄军的防御力量十分薄弱时,立即命令两个加强师占领了高地,从而把敌军切成两段。俄军受到侧面攻击后,秩序大乱,向西方溃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军完全控制了普拉岑高地之后,拿破仑集中了近卫军、骑兵师和两个步兵师的优势兵力,向敌人发起了全面、猛烈地进攻。后来,拿破仑将四万多敌军包围、压缩到了扎钱湖和莫尼茨湖之间的沼泽地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逃命的敌军,被迫上了刚刚结冰的湖面。这时,普拉岑高地上的法军炮兵,向湖面进行了狂轰乱炸。顷刻之间,敌军纷纷落水,或葬身湖底;或被击毙、生俘。

当夜幕降临时,一切都结束了。俄、奥两国的皇帝逃跑了;联军总司令库图佐夫受了伤,险些被俘。俄、奥联军彻底失败了。

结语:

奥斯特里茨战役,使拿破仑赢得了欧洲第一名将的荣誉。在这次战役中,拿破仑成功地麻痹、欺骗了敌人,为赢得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他巧妙地盘活战况,达到了“战略上以少胜多,战术上以多胜少”的军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