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黑眼圈的人频繁上热搜,你会收到来自各个行业的黑眼圈人群的吐槽,当然虽然比不上“挑战极限”的那个男人,但是大家也明白,随着社会的年轻化变化,每个职业的压力成指数函数的增长,当然随之而来的可能是无止尽的加班成为常态,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成为了年轻人的口头禅。但有一群人,你永远想不到他们的黑眼圈,不像其他人进入职场才产生,他们从选择这门学科开始,黑眼圈病毒已经慢慢侵入他们的身体,那就是医生!
医生的培养是“邪恶”源头,多少人“猝死”在考试周
首先,小编要严重声明!医学生是没有考试周的,毕竟,在他们眼里,考试是以月来计算的!
为了大家形象的说明,看看下面的有趣故事吧。
1、影响人生的20本书(医学生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看看,医学生的精神生活多么的“纯洁”,毕竟从一始终,不是以及“学”结尾的书,不能入医学生的法眼。
2、娱乐段子(医学生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说,这写字小编看着就眼花,让我不得不相信,医学生每个都是普通话考试一级甲等,毕竟好多字也是过于偏僻。
3、考试周(医学生版)
可能大家无法相信,医学生的课本都是以4cm起算,我敢打包票,如果医学院的学生在晚上独自遇到劫持抢匪,每本书都能用作砖头。课表周一到周五全满从早上8.00-晚上10.00,中午午休时间和晚自习时间可能会加实验课,根本没有时间吃午饭晚饭,连着就上课。周末会加各种实验课,一节就是4小时。别人躺在宿舍的时候医学生在上课,别人看剧的时候医学生在上课,别人和朋友出去玩医学生依然在上课……
这样的强度,想想,黑眼圈还会少吗?小编强烈推荐医学生可以开一个研究黑眼圈的专业,拿自己做实验,应该轻松许多吧!
走上医院道路的医考生们,怎么样和黑眼圈“交朋友”的呢?
最近小编在追一部韩剧《机智的医生生活》,不敢打包票,剧里的生活代表了医生的真实生活,我认为是讲医生的“黑眼圈”形成过程进行了一个放大。里面的主演医生分别来自儿科、妇产科、神经外科、胸外科、急诊外科,很明显的看出,这五个科室是医院最繁忙的科室了,也是最让人头疼的科室。
医生工作常常会遇到的一些现象,通过几组场景展现了出来:
有自以为懂行而对医生治疗方案指手画脚并偷偷录音的病人家属;有因病致贫而无钱医治想要放弃的病人家属;有为了感谢医生而在书里夹红包的患者;有因孩子久病而对医生抱怨不止的家长;有家中两位亲人接连重病而心力交瘁内心自责的家属。
医生职业的特性也从几个细节表现了出来:
下班了接到医院电话也只能赶回去的无奈;一旦说最近不忙,立马就会各种事儿;住院医生加班熬夜到分不清白天黑夜;实习医生傻不愣登搞不清状况网上求助;一台手术可以从早上到晚上最长30多个小时,凌晨做手术等等。
可是为什么还这么多人准备医考呢?你需要知道医考的考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分析可以得到:医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逐年下降,2019年是三年来报考人数最少的一年,比2017年减少了12万的考生,而实践技能考试通过率在这两年都保持在70%左右,没有大的变动,未来技能通过率预测不会有太大变化!
未来医考会怎么变化?
1、技能和笔试实行机考,考试更规范2019年在北京、天津、安徽、湖北、宁夏5个考区约4.5万名考生实行临床类别实践技能考试的试点,第一站由原先的纸笔变为计算机作答;另外在国家发展规划蓝图中提到,2020年所有类别笔试考试实行计算机作答,机考的实行有助于试题信息保护,会使考试更加规划。
2、考试难度会增加2019年国家卫健委启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将医疗机构住院医师首次参加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纳入考核指标,医考的重要性尤为彰显。另外从各类别考试试卷中能看出,基础科目考察的比重增加,病例分析题目增多,简单的说不再考察死记硬背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临床病例进行考察,机考的科目把试题打乱随机出题,对于学员来说做题思路会比较乱,增加了考试的难度。
3、中医会适当的变化近期国务院发布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未来几年要对中医医院科室重新设置;发展中医诊所、门诊部和特色专科医院,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力争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中医药机构的大力建设势必需要中医人才去配备,现阶段国中医执业医师的数量有限,短期内中医人才的培养不会完善,相信近2年执业医师考试的难度会有一定的下降,保证更多的考生通过执医考生,能完成国家战略的发展要求,二试的试点相信也会持续的扩大,预测2020年临床、中医类别会全国开展。
小编认为,身处医生短缺的时代,而医师资格证书又是大家走上执业道路必须具备的敲门砖,因此早早考下医师证书才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