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看到一个值得深思的数据,根据相关平台发布的一则关于城镇居住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超60%,城镇住宅存量超3.5亿套,家庭户均住宅1.2套,人均居住面积超过40平米。如果单从数据上来看,中国的老百姓其实是不缺房子住的,或者说是过剩,毕竟从国际数据的平均水平来对比,我们已经超过了大多数的发达国家。而且从持有的房产数据来看,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占比是58.4%,有两套住房的占比为31%,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占比是10.5%。

无论是从数据表现,还是市场上大量的空置房数据,或者真实看到的大量房产无人居住的情况,都和现在市场上仍然在持续开发以及每次新项目开盘都会抢购一空的场面显得格格不入。一边是房产饱和或者说是过剩,一边却是抢购的场面,我们到底是缺房住还是不缺房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或许有多种,我们仅从购房者这一群体上来分析,如果有更好地观点,请大家积极留言讨论。

房产已经不单纯的是一种居住产品,其金融属性大幅上涨,当然还会有一些经济上的需求,而对于消费者来讲,房产的金融属性决定了投资的价值,经历了此轮的楼市波动之后,如果没有限购限售的政策,那么接下来的场面可想而知,那就是拥有大量资产的人拥有大量的住房,而对于那些急需居住的群体来讲,一房难求或者说是买不到房,自然是情理之中。虽然多地已经限购限售全面实行,但是前边的数据我们也看到,拥有两三套房产的人也占据了将近一半的数量。因此,对于那些普通购房者来讲,房子真的不够住。

我们再来看购房者的支出能力,从目前的房价平均水平来讲,虽然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数据,但是大部分的城市破万已经是常态,而对于一些城市的核心区域来讲,两万的项目也不在少数,加之此轮楼市的影响,房企开始将产品逐渐转向高消费群体或者说是开发所谓的豪宅。什么精装修,各种先进的规划设计等等,统统拿来。用电影里的一句话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而对于普通购房者来讲,收入和支出能力是有限的,市场上大量开发“豪宅”,购买当然是有困难,而真正用来住的房子,自然就不够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仅仅是从购房者的购买能力方面,我们就看出了当下楼市的状况,一边是相对过量的住房,一边又是不够住的新房。如果再加上其他的影响因素,那么我们的房子到底是够住还是不够住呢?欢迎大家留言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