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兴起了玄学热潮,主要原因歪史认为这个和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太平道、五斗米道有关系。次要原因在于当时社会混乱,很多人朝不保夕,为了躲避眼前的困扰,于是纷纷求精神上的寄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逃避现实,避免祸从口出,因言获罪,谈论虚无缥缈的玄学是个不错的选择,当时流行的察举制度有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选拔官员要看一个人的社会风评,看你是不是有足够的名气。

但是不能谈论当下,总要有个由头来提高自己的名声吧?恰好有不错突然的黄老之术脱胎换骨,摇身一变为玄学成为高门大第的谈论对象,这一些口吐莲花的文人雅士为了追求名声、顺便给自己寂寞的内心找一个寄托。

玄学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只要想象力不错,拉开话匣子,使劲往外说就对了,大多数时候万无一失,不要担心说了掌权者不开心的话而被满门抄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要你场面上不和掌权者对着干,背地里也不给掌权者挖坑使坏,而且别人挖坑使坏的时候不把你拉上,你从天上谈到地下,掠过人间,那绝对的万无一失。

一旦有了坑货,自己挖坑挑的时候,为了自抬身价,将你拉上那你们可能身名俱裂。如三国时期的夏侯玄,被视为玄学的标杆性人物,但是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氏专权,而朝中不满的大臣为了夺权,背地里策划诛杀司马师,结果他们的阴谋提前败露。

手握大权的司马师好不含糊的将参与之人全部处死夷灭三族。幕后苦主夏侯玄,本人并没有过多的策划这个阴谋,但是外戚张缉和大臣李丰暗地里谋划诛杀司马师后,让名重天下的夏侯玄担任宰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果不其然,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一心谈玄,不过我朝政的夏侯玄成了谋杀宰辅的罪魁祸首。

司马氏专权以后,对曹氏、夏侯氏都非常忌惮,平时没事都小心翼翼,没有一天不想着诛灭他们,但是苦于没有借口,这下可好,不请自来。阴谋泄露之后,司马师对名满天下的夏侯玄也不知道怎么办,既怕养虎遗患,又怕投鼠忌器,一时间六神无主。

本来,司马师想留下他,但是忌惮他的才名,最后诛杀以除后患。

《魏氏春秋》:玄之执也,卫将军司马文王流涕请之,大将军曰:“卿忘会赵司空葬乎?”先是,司空赵俨薨,大将军兄弟会葬,宾客以百数,玄时后至,众宾客咸越席而迎,大将军由是恶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早先被司马懿诛杀的何晏,这两个让玄学登堂入殿的人物都被司马氏诛杀。不能不算是一个损失,他们比起曹氏来说,这一个河间大族太过于心胸狭窄。

虽然身死,但是通过他们显赫的身家,让玄学跻身大雅之堂,功不可没。在他们之后,玄学一发不可收拾。延续千年,直到理学取代他们。

本文歪史原创,谢绝抄袭。